第171章 《殊途同归》(1 / 2)

鲁褒对王罗的话表示认同,他鞠了一躬:\&王大人公正严明,鲁褒佩服。我将配合审理,接受法律的裁决。\&

王罗点了点头,然后继续审理案件。他详细询问了案件的每一个细节,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影响判决的信息。书记官则在一旁认真记录,保证审理过程的透明和公正。

经过一番审理,王罗根据事实和证据,做出了公正的判决。鲁褒虽然才华横溢,但在此案中确实存在过错,王罗依法对其进行了适当的处罚。同时,王罗也对酒店老板的行为进行了批评,要求其遵守商业道德,不得欺诈顾客。

案件审理结束后,王罗知府的公正和智慧再次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没有因为鲁褒的才华和声望而有所偏颇,也没有因为酒店老板的财富和地位而有所畏惧。他坚持依法行事,确保了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这件事很快在京城传开,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王罗知府的形象在百姓心中更加崇高,他不仅有着坚定的法律信念,更有着不畏权贵的勇气。他的故事激励着京城的百姓,让他们相信,即使在权势面前,法律仍然是维护正义和公正的有力武器。王罗知府,不仅是一个执行法律的官员,更是一个扞卫正义和公正的勇士。而鲁褒,这位大晋第一才子,也因为这次事件,对王罗的公正和勇气表示了敬意,两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王罗的这句话透露出他与张华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过去。在那个时代,私塾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而王罗显然曾有过逃避学习的经历,让张华代替他去私塾读书。

鲁褒和书记官听了王罗的话,都感到有些惊讶。鲁褒微微一笑,似乎对王罗的直率感到好奇:“王大人,您当年不愿意念书,却让张华大人替您,这可真是一段有趣的往事。”

书记官则显得有些困惑:“大人,您当年为何不愿意念书呢?张华大人后来成为朝中重臣,学识渊博,若非您当年的决定,或许今日的成就就是您的。”

王罗叹了口气,回忆起往事:“当年我年少轻狂,总觉得读书枯燥无味,不如外面的世界精彩。张华是我族中的兄弟,他好学不倦,我就让他替我去私塾。没想到,他后来真的学有所成,成为了大晋朝的宰相。”

鲁褒点了点头,对王罗的往事表示理解:“王大人,每个人的道路都是不同的。您虽然当年没有选择读书,但如今却成为了京城的知府,执掌一城的生杀大权,这也是一份了不起的成就。”

王罗微微一笑,对鲁褒的话表示认同:“鲁褒先生说得对,人生的道路千万条,关键看我们如何去走。如今我坐在这知府的位置上,就要为百姓主持公道,维护法律的尊严。”

书记官也点头表示赞同:“大人所言极是,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武人,最终的目的都是为国家和百姓服务。您和张华大人虽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但都为大晋朝做出了贡献。”

王罗站起身来,他的目光坚定:“好了,往事已矣,我们还是回到眼前的案子上来。鲁褒先生,无论您是什么身份,在这里,您只是一名被告。我们将依法审理此案,确保公正无私。”

鲁褒也表示尊重:“王大人,我明白您的意思。我将配合审理,接受法律的裁决。”

案件继续审理,王罗知府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公正,做出了合理的判决。这件事传开后,人们对王罗的敬意更甚,他不仅有着坚定的法律信念,更有着勇于面对自己过去的勇气。而鲁褒,这位大晋第一才子,也因为这次事件,对王罗的公正和勇气表示了敬意。两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成为了一段佳话,激励着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贡献。

王罗的讥笑声在大堂内回荡,他的言辞中透露出对书生身份的轻蔑,这让在场的衙役和书记官都感到一丝尴尬。

\&啊,原来是个穷书生啊,我还以为是个干什么的呢,哈哈————\&王罗的笑声中带着明显的讽刺意味。

鲁褒的脸色一沉,他直视着王罗,语气坚定地问道:\&怎么?你瞧不起书生?\&他的问题直指王罗的态度,让整个大堂的气氛为之一紧。

王罗收起了笑声,他知道自己的言辞可能过于轻率,但依旧保持着强硬的态度:\&既然是书生,为什么喝酒不给人家钱呢?\&他的问题将话题引回到了案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