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以往在这,归期无望,今得还乡,或可常与家人聚,甚幸!(1 / 2)

在一片震惊与困惑之中,监工们立即开始忙碌起来,按照诏令的指示,对工匠和民夫进行登记和分组。

由于各郡都正在积极建设学堂,所以虽说是调配至各郡,但实际上大部分工匠都将回归自己所在的郡县参与建设工作。

民夫同样如此。

此地数十万人,除徒刑者,都将优先遣返回乡。

人群中,工匠和民夫们都是交头接耳,神色焦虑。

一个手持凿子,身材魁梧的石匠大着胆子走到监工面前,小心翼翼的问道:“监工大人,这诏令到底是何意?我等接下来又要去往何处啊?”

监工停下手中的笔,抬头看了一眼围拢过来的工匠和民夫,若有所思道:“根据诏令,除了必须完成劳役的徒刑者,你们中许多人将有机会优先返回自己各自籍贯地,参与当地建设。”

“至于具体做什么,等你们回去之后自然有当地官员告知安排。”

居然都是真的!

他们没有想错!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分为两拨,一部分用于修建阿房宫,另一部分则用于修建骊山陵墓。

骊山陵墓已经修建了三十五年,他们原以为阿房宫也要修个数十年,却没想到,如今仅才一年,就停止了?

虽然觉得不可置信,但监工的话直接就卸下了他们心中的千斤重担,也让那一直紧绷着的神经得以放松。

民夫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人兴奋地说:“归乡有望,甚幸也!吾已一年未曾见到家亲矣。”

也有人有些担忧,“未知还家后,生计何以为继?”

“能在自家乡土劳作,胜却远役千里,近家则心安也!”一位年长的工匠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

“以往在这,归期无望,今得还乡,或可常与家人团聚,帮着家里种种地,抱抱孩子,那日子才有盼头。”

“可不是嘛,离家近,能奉高堂,抚妻教子,这比什么都重要!”

听着吵闹的议论声,监工不得不提高声音,大声喝道:“都莫要多言!速速登记分组,此乃陛下之诏,不可违抗!”

尽管工匠和民夫们内心依旧充满了期待和喜悦,但也只能暂且安静下来,等待着后续安排。

另一边。

随着报纸的传播,起初,街头巷尾的议论风向主要还是围绕着右相立科举、推私学等事宜。

但随着周报内容的传播,口口相传中,百姓们也终于逐渐了解到了一些相关事宜。

于是,风向陡然一变,百姓们或在田头,或于街头,交头接耳,全都开始议论起了李相上言岁末广施振恤之事。

“听说了吗?朝廷要统一祭祀庆典,还要在岁末广施赈恤,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啊!”一位老者拄着拐杖,笑呵呵露出了稀疏的牙齿,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缝。

“是啊,李相还提议明年送种子和幼苗,引导我们种植,这样我们就能自给自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