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心远转头看向 02,示意他放开那个青年。
02恰到好处地 眼中闪过一丝疑虑,但还是缓缓松开了青年。
青年揉了揉后脑勺,狠狠地瞪了02一眼。
于成豪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心远,似乎想要透过他的眼睛看穿他的内心。
屋内的气氛愈发紧张,仿佛一根紧绷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每个人的呼吸都变得沉重起来,沉默在空气中蔓延,仿佛一场暴风雨前的宁静。
心远的脑海中飞速思考着,这时候扮演的角色是不是该考虑眼前的这群人究竟是敌是友?他们的出现是否会给自己和同伴带来新的危险?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紧张的气氛让人几乎无法呼吸。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细微的响动,仿佛有什么人正在靠近。
于成豪等人瞬间警惕起来,手中的武器紧了紧,他示意手下的人做好戒备。
心远他们有小地图,知道外面是那几个殿后的人回来了,后面没看到鬼子的尾巴,也是厉害了。
为了不让人怀疑,心远他们也装作戒备起来。
一个男子像03之前一样来到门后,低声道“谁?”
“我”
“我是谁”
“谁是我”
“倭寇必死”
“鬼子灭亡”
……
一系列暗号操作下来,终于确定了安全状况,进而打开门让外面的人进来。
所幸房间的空间足够大,不然的话,还难以容纳下这么多人。
心远他们向那几个人表达了谢意,气氛随之好了起来。
然而,该询问的还是要询问。
“虽说我们具备一些本领,但也不至于让一位于站长冒险前来会见我们吧,我们仅仅是普通人士罢了。”心远说道。
“壮士您说笑了,倘若你们是普通人士,那么那些在襄玉酒楼被你们击败的人又算什么呢?”于成豪说道。
“行走江湖,拥有一些武艺用以防身而已。”心远说道。
“呵呵呵呵,不开玩笑了,我们获取到情报,你们的秘密已被鬼子给盯上了,我们就是要与鬼子对抗,鬼子想要达成的事情,我们偏要让他们无法做成!”于成豪说道。
“好志向,我认可你了。”心远说道。
“既然如此,能否告知我你们的来历呢?不知鬼子为何要盯上你们呢?”于成豪说道。
“真想知道?”
“真想知道?”
“想知道简单的还是详细的?”
“能知道详细的谁想知道简单的啊。”
“行嘛,那我告诉你,我们是摸金四派的,我是摸金派的摸金校尉,我们摸金派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三国时期。祖师爷乃是曹操,他设立了“摸金校尉”一职,我们因此得名。我们擅长通过星象风水知识,比如“寻龙诀”和“分金定穴”的本领,精准定位大墓所在。进入墓室后,会在东南角点燃油灯或蜡烛,遵循“鸡鸣不摸金”的规矩。我们行事较为谨慎,通常喜欢单打独斗,除非万不得已才会与极信任的搭档组成五人以下的小组。我们只取一两件明器,给同行留口饭吃,也给自己留后路。拥有摸金符的人,才算是正宗的摸金派门人。”心远拿出脖子上的摸金符晃了一下就收了回去。
01接着话说道:“我是发丘派的发丘将发丘天官,我们发丘派出现于东汉时期,门人自称发丘将军,也叫发丘天官或发丘灵官。我们与摸金校尉在盗墓手段上相似,主要利用星象和堪舆确定坟墓与墓室位置,但技术上稍逊一筹。我们一般以当铺掌柜或古董商人的身份作掩护,不轻易出手,唯有大型陵墓才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我们注重团队合作,会邀集多人共同行动,行事稳妥,会精心计划并制定各种预案以确保安全和成功。我们有一枚发丘铜印,上面刻有“百无禁忌”四字,不过此印已不幸毁坏。我们是四派中唯一不忌讳与官府合作的,这一点常遭其他门派鄙夷。虽在清代受到外族迫害,但我们适应力强,不少人在海外的大型陵墓考古挖掘中发挥作用,也有人成为考古学者或在考古政府部门任职。”说完也拿出一枚铜印晃了一下。
02接上:“我是搬山派的搬山道人我们搬山派在秦汉时期就已初步形成,于清朝中叶发展壮大。我们采用被称为“开喇叭”的盗墓方式,如同以劲道取胜的门派。搬山道人身着道士装扮,会一些类似茅山道士手法的法术,比如“搬山分甲术”,这显示我们与道教可能有渊源。然而,我们在风水学上造诣不深,所以才用这种破坏性较大的方式。我们原本追求的并非普通财宝,而是灵丹妙药,后来因求药无果才转而求财。我们不喜欢与人合作,常独来独往,凭借道士身份四处溜达。因学过粗浅道术,我们的武功比其他门派略胜一筹,还能用机关阵法对付墓葬中的邪物,颇具神秘感。”
03接上:“我是卸岭派的卸岭力士,我们卸岭派的创始人是个得到仙人传授“令人力大之法”的土匪头子,他将这法门传给得意弟子,门派由此兴旺。我们门人不仅通晓武功,而且力大无穷。北宋时期,我们融合了摸金和搬山派的技术,在风水和阵法破坏上有新的提升。我们依靠灵敏的鼻子寻找墓穴,通过辨别土壤气味、观察铁钎打入地下的手感和颜色等方式来判断。为保持鼻子灵敏度,我们忌烟酒辛辣之物。我们卸岭力士身份比较复杂,介于绿林和掘丘之间,有墓时就盗墓,没墓可盗时可能就会干起拦路抢劫的勾当,人多力量大,具有较大的破坏性。但我们也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元蒙时期曾试图盗掘成吉思汗陵并破坏其风水以恢复汉人山河,因此遭到元蒙政权的大力打击。”
于成豪消化这些信息良久,而后问道:“你们为什么被鬼子盯上呢?”
心远沉默了良久,缓缓吐出一个词。
“彼岸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