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步!
蒙古勇猛地用铜哨吹响了声音。这是仿造先祖做法制作的设备,黄铜为原料,高质量软木作哨内核,能发出非常尖锐的声音,在百步之外都能清晰听闻!
相比手握的钟鼓,吹哨命令更节省体力,并解放基层指挥者双手。
随着哨声,冲锋中的骑士放下强弩,对远处盾阵的羌人瞄准。当战马腾跃之时,弩绳震动,弩矢以闪电般的速度飞出。
携带着巨大动能的青铜弩矢瞬间穿透羌人盾牌,直接贯穿至体内。
噗噗噗!
鲜血溅起,前排的羌人们如割庄稼般倒下一片。
射击完毕,蒙古勇猛再吹响铜哨,周遭的骑士聚拢在一起,将长戟平握胸前,形成一面墙。
与此同时,羌族内部也有连串叫声传出,箭弦穿越空响不停歇,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向着秦军袭来。
尽管羌人的飞箭多半是由骨制或锋利木材构成,即使是射向秦军,也无法穿透他们身上的甲皮。
无论如何,蒙古勇敢还是瞥了一眼腿甲中扎着的骨箭感到庆幸。
尽管穿戴的皮甲是轻型制作的,但是确实进行了重新的设计。
新式盔甲相较于之前的设计,新增了一层对骑兵膝盖与大腿部的重要防护,这原本的骑兵装备并未有此设定。
战场上,在快如电光火石的速度下,仅五寻(约五十步)的距离瞬间被拉近。
那些游牧民族紧握着简陋武器的战士们,满脸恐慌地看着秦朝骑兵手中的长戟,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就当坐骑即将碰撞到敌阵前沿的那一刻,孟颖轻轻调整着骑姿,引导中部军队绕过敌人侧面突袭,运用起了侧面攻击策略。
这种策略是轻装骑兵对付紧密方阵的基础方法之一,目的是通过人数优势确保始终占据进攻主动权。
随着剧烈的碰撞音响起、兵器穿刺的声音之后。
原本庞大的羌人大阵被切断了一个约莫四分之一的形状;族内兄友们残肢倒地,惨叫声中充斥的惊慌令逃亡存活下来的羌族人员脸露死气,不由自主紧束躯体,仿佛寻求一丝心灵上的安慰或安全感一般。
孟颖调整马向,回望将要袭击敌人侧面的左路大军,接着有规律地吹起了口中铜哨。
随之,再次冲锋的骑兵从原先是两排平行纵队,转换为了更为尖锐的三角队形。
羌人原有的斗志已动摇不堪。此时,在左军配合下,孟颖准备一鼓作气完全割开羌族军阵,然后各个击破!
而在此次战役目标中,那位挥舞着青铜大斧的羌人大首脑则成为了孟颖的重点瞄准目标。
作为九大级阶的五大夫,只亲手抓住敌人要塞才能升级为上一级位阶;必须指挥赢取这场战斗且减损小于斩首数目以维持晋级标准,然而这些担忧并未过多牵扯到孟颖——他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最大的问题是他担心敌方酋长在周围骑兵抢头的情况下消失,甚至……
正如有人提到,如果过分在意某事,则很可能就会实现预期。结果是,羌人酋长真的按照孟颖预计的那样,后退数步并带领着三四名亲信跃上坐骑,在山谷深处奔走离开。“跑啊你!”孟颖怒吼道,声音夹杂焦急与怒火。
作为一名战场领袖,他不得放弃身边战友如同对方酋长的逃离。
“该死的,我的世子侯!”因此,他狠狠诅咒一句,接着举起戟矛直插入一个羌族勇士心脏,在强力拔离后重摔于人群。
酋长的脱逃以及左翼铁骑的突击,使得羌人军团丧失了斗志。意识到毫无逃脱的希望后,众人大声地跪地求降。
观察了一眼满坡奔跑受惊吓的牛羊和倒下抵抗的士兵之后,接受羌民投诚并不违背秦兵意愿——无论抓获还是砍下头颅都是功勋等价的表现。
向导尤斯达和几名守卫的士兵带着运输牲口的马匹赶来,尤斯达在蒙颖耳语后,用羌语指挥着投降的羌民,引导四散奔走的羊群和牛返回原处。
蒙颖不必担心羌民在辽阔无垠的旷野中有机会逃脱,在这没有马匹、牛羊和营帐的情况下,离开就仿佛只是自断退路一样无意义。
很快,切断羌人撤退途径的五十名骑兵将五百多名妇女和儿童重新赶回到驻扎营地,他们的首领则高挂于将领戟杆上。
「不负所托!」那个百夫领挥别,向羡慕神色明显的蒙颖行礼。
「哎……」蒙颖深吸口气,拍拍那人的肩头,「吕泽,做得很好,无愧于君王所选才士!」
听见如此赞许之言,吕泽心头重压如卸。尽管看起来蒙颖似乎不太贪夺属下的功绩,但仍应保持对人存戒心的想法不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