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江陵城南青山巷尾一处小屋内,烛光荧荧,时暗时明。姜母坐在桌旁的木凳上,面前跪着姜知训。
“儿啊,你到底怎么想?”
“娘,我姜知训不贪图荣华富贵,我不喜杨家小姐,并非因为她腿疾,而是真不喜欢。知训虽穷困,但此生绝不入赘。”
“我的好儿啊,娘也舍不得你入赘,否则我闭眼后,怎么有脸去见你爹,去见姜家的列祖列宗。”姜母将儿子扶了起来,姜知训拿了一个矮凳在姜母身旁坐下。
“娘,拒绝杨掌柜的提议,我们在帛衣阁应该呆不了了。如果杨掌柜小心眼些,在江陵城也呆不久,我们要考虑一下后路。”
“上次杨掌柜带我去收蚕丝,去了趟余杭城,那边离这里也不远,我有认识的蚕户,如果我们去余杭城,做些小买卖,应该也有奔头些。”
“你要做买卖?有本钱吗?娘这里只攒了一点银子,如果你要做买卖就全部拿去吧。”姜母搓了搓眼睛,最近一到夜间,她的眼睛就花得更厉害。
“娘,我一定要努力挣钱,带你去看大夫,把眼睛治好。”
“傻孩子,娘老了眼花是自然的,你要努力挣钱,以后娶妻生子都得靠自己。”
夜深了,一轮明月越升越高,清冷的月色透过青山巷的某间小窗,洒在窗下的木床上。姜知训静静斜靠着,看向身上斑驳的月光,听着内屋姜母沉重的呼吸声,心中默默盘算着未来。
他翻身坐起,走到灶台前,从黑暗处摸出一个盒子,打开盖子,里面躺着一些碎散银子,这些都是他平时积攒下来,他又细细数了一遍。离开帛衣阁,他要到余杭城内另立门户。
翌日一早,母子俩便开始分头行动,姜母在家收拾细软行李,姜知训去码头雇船。收拾妥当后,俩人一起来到帛衣阁。
杨掌柜听到母子俩的婉拒,心中的不快也流露在脸上。姜知训见状立马跪在地上,向掌柜抱拳道,“杨掌柜,母亲年事已高,近来眼睛也不利索,听闻姑苏城中有一大夫擅长医治眼疾。我要带母亲去姑苏,得暂别帛衣阁一段时日,我们母子能在江陵城安家落脚,多亏掌柜提携,此大恩大德知训铭记在心永不敢忘。此次一别望掌柜见谅,日后知训必将涌泉相报。”
杨掌柜深知眼前这个年轻人并非池中之物,听完此话,就当送个人情,万一日后姜知训飞黄腾达,毕竟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姜知训扶着姜母走出帛衣阁,回头看了看站在二楼窗格处的杨掌柜,姜知训再深深朝其作揖一拜后,决然离开。
杨致远望着俩人远去的背影,他想不到的是几年后余杭城中冒出一个富商巨贾,姓姜名知训,衣食住行都有经营,在各行各业都是创新翘楚,金点子总能推陈出新,同行都只能跟在姜家铺子后面不停模仿追赶,他的帛衣阁能幸免于难,多亏了今天的他,对姜知训母子抬手放行,他的大度保全了帛衣阁日后的营商,当然这已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