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从经济上来说,达哈维不仅是一棵摇钱树,更是孟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孟买低端产业的重要一环,但可惜的是,孟买的人却不这么想。他们一致认为,达哈维是孟买这座城市的伤疤,犹如美丽的衣服上粘上了一滴污水。甚至部分旅游公司,还开发了游览达哈维的旅游项目,靠着揭露达哈维人民凄惨的生活来敛财。
那么,大家知道,如此贫穷的达哈维是如何形成的吗?其实达哈维的形成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人口太多以及太过贫穷。
在 19 世纪以前,达哈维本是一片沼泽,湖泊星罗棋布,周围居住着许多渔民,他们以打鱼为生。然而,由于环境恶劣,小渔村逐渐搬离,达哈维也逐渐荒芜。
直到 19 世纪,西方列强的入侵如狂风暴雨般袭来,给印度带来了大量的工业知识。印度本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了众多工业,达哈维被一群陶器工业商人和纺织工业商人占据。他们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了大量工厂,并招募了大量工人。
这些工人长期在这里工作,为了生活便利,他们逐渐修建了大量低矮的房屋,作为自己的栖息之地。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人定居,最原始的达哈维贫民窟应运而生。
印度独立后,孟买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逐渐成为印度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农村人如潮水般涌入这里务工。他们大多是离乡背井的农民工,没有技术、没有知识,只能从事最基础的体力劳动。在上个世纪,体力劳动是最廉价的工作,所以他们的报酬微薄,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为了节省开支,这些务工人员如百川归海般涌入达哈维,因为这里的房租便宜得惊人,一个月只需 4 美元。
而大量的农民工如潮水般涌入,间接促进了达哈维地区手工业的发展,让当地的手工作坊不再被劳动力所困扰,从而创造了大量的 Gdp,成为了孟买城市的一大着名经济区。尽管这里落后、肮脏,但它确实是孟买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如今的孟买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孟买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拔除达哈维。
而等到孟买发展到一定程度,打算拔除达哈维时,拉达维靠着大量的基层工业,以及大量的居住人口,已经成为了孟买政府不敢轻易触碰的一部分。一旦轻易地拔除这个贫民窟,那么近 100 万无家可归的印度人民,将会成为印度政府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同时也会造成孟买城市基层工业的瘫痪。
更何况,达哈维地区的贫民窟人民,大部分都是在此地生活了三代以上的原住民,在他们的心里,达哈维不是印度政府所修建的,而是自己祖祖辈辈修建而成的,达哈维是他们的“财产”。
因此,他们对印度政府的收购计划极力反对,这让印度政府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解决达哈维,达哈维也成为了孟买市一块丑陋的伤疤。
印度的贫民窟如繁星般点缀在这片土地上,然而为何鲜有人向他们伸出援手呢?个中缘由,确实令人望而却步。
首先,印度的穷人数量多得令人咋舌。
印度一直是个贫富悬殊的国家,拥有十几亿人口,其中穷人竟达八亿之多!如此庞大的贫困人口,即便有心救济,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他们上千人共用一个厕所,直接从江河中提取饮用水,却毫不注重卫生,这导致他们的卫生状况极差。若要前往救济,四处弥漫着异味,必须戴上口罩,做好各种防护措施才行。
由于人数众多,救济工作难上加难,而且其中还存在种族歧视,甚至有种姓制度。这种制度长期以来一直导致印度贫富差距问题严重,因此许多人都不愿意救济贫民窟。
第二,忧心自身的安危。
印度社会管理制度的缺陷并非微不足道,因此就算有心去赈济,他们也会忧心自身安全。毕竟在印度,犯罪率居高不下,许多穷人因穷困而行不义之事。在相关新闻和媒体报道中,时常可见游客在印度旅行时遭受伤害、抢劫和性侵的事件。
正因如此,才会有那么多人不愿去做,因为忧心自身安全,而且需要救济的人太多,难以一下子兼顾,自然就不愿去做了。
贫民窟中的希望之光
尽管贫民窟中的居民身处困境,但他们依然怀揣着强烈的希望。在贫民窟中,你可以看到孩子们在狭窄的空间里嬉戏和学习,他们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许多贫民窟居民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勤劳的工作,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状况。他们开办小型企业,创造就业机会,为社区提供基本服务。此外,众多非政府组织和慈善机构也在贫民窟中开展各类项目,为居民提供教育、医疗和职业培训等支持。
改善贫民窟生活的步骤
要改善贫民窟的生活条件,需要采取一系列全面性的措施。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贫民窟的投入,提供基本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其次,要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为贫民窟居民创造更多的机遇和选择。此外,社会各界应加强协作,共同推动贫民窟改善计划的实施。最为重要的是,印度全社会都应该关注贫民窟问题,通过捐款、志愿工作等方式,为贫民窟居民伸出援助之手。
印度贫民窟,是贫困与希望交织的地方。尽管这里的居民生活在极度困苦的环境中,但他们心中仍然怀揣着强烈的希望和乐观的精神。借助政府的扶持、社会的关怀以及个人的奋斗,希望印度最终定能改善贫民窟的生活状况,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