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印度战略思维(2 / 2)

这就是印度 开心可可 1197 字 4个月前

三、报复

印度军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英国殖民时期,它在这个背景下逐渐发展壮大,并最终脱离了英国的统治。然而,这支军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殖民雇佣军文化的深刻影响,导致其成员普遍具有强烈的好斗心和报复心理。

在 1947 年 8 月至 1948 年春印巴分治的早期阶段,由于受到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煽动与挑拨,印度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教派冲突和报复性事件。这次血腥的冲突导致了多达 60 万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甚至连伟大的领袖圣雄甘地也因为倡导宗教团结而遭到一名狂热的印度教极端分子的暗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62 年中印边境战争以印度的失败告终之后,他们心中涌起了强烈的对华复仇情绪,一心想要报这“一箭之仇”,重塑自己的尊严。这种复仇心理在印度军队中根深蒂固,成为他们长期以来的执念。

长期以来,印度政府一直致力于渲染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威胁论,通过各种手段向国内民众灌输这种观念。印度国内媒体更是推波助澜,极力煽动民众的反巴仇华情绪,甚至公开呼吁军人随时做好应对来自中、巴两国的所谓“挑衅”行为,鼓励他们为实现“大印度”的宏伟战略目标而英勇献身。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社会各个阶层,包括军队官兵在内,都受到了这种病态心理的影响。这种心态逐渐演变成一种渴望与中国军队再次一决高下的复仇欲望。与此同时,印度国内的媒体以及一些极端组织也频繁发出“中印再战”的战争叫嚣,进一步助长了这种紧张气氛。

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印度对过去失败经历的不甘和试图挽回面子的心理需求。正是这种思想根源促使印度近年来频频在中印边境地区挑起事端,企图通过军事行动来洗刷曾经的耻辱。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争端,反而可能导致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危及地区和平与稳定。因此,国际社会应该高度关注并努力促进双方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避免冲突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