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看这本书之前,按照这上面的记录,这本书只被借出去过一次,借书人名字叫韩通,单位是气象研究所。
那次她来看书正好是这本书还回来的第二天。
后面就是被闻翊借走了。
下一个借的人还是气象研究所的。
“这书比较冷门,也就专门研究这个的单位才会来借。”
工作人员见她看了后面的借书人单位登记,也嘀咕了两句。
“奇了怪了,都是一个单位的,来来回回借干什么?怎么不直接传阅一下?”他纳闷道。
“可能是同事多,不知道人家借了吧。”师兰遗憾道,“真是不巧,等以后我再来借。”
她嘴角勾起一个冷笑。
别人看不出来,她可是发现了,这借书人的签名,除了闻翊的不一样,其余几个,分明就是同一人签的。
来来回回借这本是,还用别人的借书证,关键还是一个单位的,这是什么意思?
种种迹象表明,这书根本不是当初闻翊所说的那么难借。
后面频繁有人来借,该不会是闻翊为了圆自己所说的谎,特意拜托人来制造假象?
他这是笃定了自己户口不在省城办不了借书证,所以看不到签名?
所以,刚刚关于连环画的讨论,他真的是随口一问,还是故意试探她知不知道市面上有人在抄她?
图什么呢,师兰想不明白。
*
跟悠哉悠哉泡在图书馆的师兰二人相比,陈总编简直就像热火上的蚂蚁,来来回回在办公室里踱步。
他出去见完人,第一时间就去了省城各家书店,现实情况让他很受打击。
先前跟师兰说的‘市场反响很不错’像耳光一样扇在他脸上,火辣辣的。
他第一时间就去查了这个作者到底是什么成份,竟然连书店的人都可能差遣。
结果这人跟他从来没有过接触。
难道是针对他们出版社来的?或者他什么时候得罪人了,人家故意找人来跟他打擂台?
关键这事怎么解决也是个问题,想让他放弃连环画,是不可能的。
曾经陈总编还觉得,具有经济能力能够自由购买书籍的,肯定是有工作的成年人才对,所以他的出版偏好也是工具书之类。
现在他才明白,小孩子才是真正带动消费的。
往书店里一走,看着花花绿绿的封面,不买上一两本,家长都走不出书店——孩子能当场在地上哭闹撒泼打滚。
往往面对这种情况,家长的选择都是妥协。
他打了好几个电话,同时也准备从书店这边下手,可对方的回应都是模棱两可的。
陈总编也不由怀疑,肯定是什么人打过招呼了,而且那人的面子比他大得多。
到底是谁要搞他?
就在他冥思苦想的时候,师兰又来了。
“不知道现在陈总编有没有时间听听我的主意?”她施施然坐下。
上午没说,一来是陈总编时间紧急,没法说清楚。
二来,不让陈总编认清现实,估计不会采用她的办法。
因为,她的办法实在太损了,直接就能让对方名誉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