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决战象州,白荷暗手
溪州与象州的战事,已经暂且告一段落。
四牙宝象王、辟火犀牛王、云翼幻蝶王等象州几大妖王临战逃脱,不知去向。
余下的象州妖王根本抵挡不住士气大振的溪州金丹,被联手击退。
随后得到江生传讯的长炎真人、灵月真人等一众金丹更是带着修士大举进攻,直接拿下了象州小半区域。
不知多少妖族被抓走,多少资源被洗劫。
如此大胜,还有这么多资源,溪州修士那是载歌载舞,欢庆无比。
而江生,却盘坐在蓬莱别院后殿之中,并无多少欢喜之意。
“道长得胜归来,不高兴吗?”
风月漫步而来,眼中带着些许意味。
江生摇了摇头:“不过是取巧而已,她很强。”
“无论是其自身的手段神通,还是所拥有的法宝,都很强。”
“眼下不过仅仅稍有领先,没什么值得高兴的。”
“倒不如说,正是这个时候,才越是应当警醒。”
风月点了点头:“胜不骄,道长倒是好心性。”
江生请风月坐下,随手取出一方蕴灵木的木心制成的小巧木盒。
随着木盒打开,一股清新透彻的淡雅香气溢散出来,让风月眼前一亮:“清心明魂,好茶啊。”
茶壶,火炉就绪,江生摄来清泉,放入茶叶,以真火烹煮。
“此茶名曰妙峰,贫道念其口感甘洌,清香淡雅,又让人清心凝神,明悟天地之感,便存了一些。”
江生说着,茶壶之中的妙峰茶已经烹煮出了淡淡茶香。
斟茶送到风月面前,江生说道:“仙子可知,地玄界的禁制,还能持续多久?”
风月拿着茶盏的手一顿,随即笑道:“道长是何意?”
江生轻呷一口茶水,感知着那沁人心脾的甘洌:“若是禁制消散,地玄界灵气元气大涨,那必然会迎来三千年的盛世。”
“可那个时候,想必佛门的大修士也就应该赶到了。”
“若是一尊佛门化神修士降临,不知那位自愿坐化反哺天地的前辈,可留下了什么应敌的手段?”
风月很无奈的摇了摇头:“这种事,奴家怎么可能知道?”
“想来,那位前辈也许留下了什么后手吧?”
江生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送走了风月后,江生望着被云雾笼罩的商州,若有所思。
“真传,那风月毕竟不是自己人,难以让人放心啊。”庄雨石说道。
江生微微颌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决定了合作,那就要相信对方。”
虽是这么说着,江生却也想到了那位地玄界化神前辈的种种事迹。
“看似是两方博弈,实际上五家各有心思。”
“让他们继续深入,占下一半象州再说。”
说着,江生化作青烟消失无踪。
眼下地玄界,看着是人族和妖族争夺气运,实际上是江生和白荷所代表的的玄门与佛门博弈。
在玄门和佛门之下,地玄界人族和妖族又各有心思,包括那一位位人族金丹老祖,妖族的大妖王。
而风月这个棠荷真人的后代,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现在只不过是团结成两边罢了,看着是可靠的同盟,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变化。
与此同时。
陵州,驼峰国。
云宫之中,一位位象州、陵州的妖王分坐两侧。
在这一众妖王中,最为显眼的是三尊大妖王。
赤面金鬃的金狮王,金翅青面的青鹏王,四牙白面的宝象王。
三尊大妖王坐在三个王座之上,沉默不言。
幻蝶王沉声道:“如今象州近半疆土被溪州人族给抢了去,宝象王,我们难道不打回去?”
犀牛王则是反问道:“长炎、灵月这两个老儿都还好说。”
“可那玉辰道人,谁敢去拦?谁能去拦?”
提到玉辰道人这四个字,大殿之中的气氛更为低迷。
犀牛王看向幻蝶王:“幻蝶,你去拦?”
幻蝶王沉默不语。
犀牛王又看向白鹿王:“白鹿,你去拦?”
白鹿王连连摇头:“那玉辰道人的剑何其快啊,我怎么能拦得住?”
金狮王看着这满座象州妖王提到玉辰就胆怯,忍不住问道:“那玉辰道人到底有多厉害?”
宝象王叹了口气:“不比姑奶奶差。”
虽是这么说,但金狮王却是听懂了。
“天女人呢?”金狮王又问道。
青鹏王说道:“进了云宫密室,到现在还没出来。”
“天女说,她正在联系上界。”
宝象王颇有些无奈的说道:“如果能联系到上界,让上界遣人来助拳也不是一条出路。”
“不然,我们迟早都要死在玉辰道人手里。”
一众妖王正说着,忽得有少女清脆的声音响起:“诸位,莫要担忧,我已经有办法了。”
说话间,白荷出现在殿中。
看着白荷现身,一众妖王虽然还有些担忧,但起码能松口气了。
不待这些妖王开口,白荷就说道:“各位厉兵秣马,做好准备。”
“半月后,我们再与那玉辰道人斗一场。”
等妖王们都散了,白荷望向溪州方向,眼带笑意。
象州,宝象国。
此地位于象州之中,是目前妖族与人族僵持的前线。
双方各自立下大片营帐,修建城墙。
这日,溪州营帐前出现一尊妖王。
“这信交给玉辰道长。”
妖王说着,留下一封书信之后就消失不见。
镇守营帐的溪州金丹取回书信,发现书信上的字,他根本看不懂。
很快,书信被送到江生手中。
长炎真人说道:“玉辰道长,这上面的字我们都不认得,是不是那妖女使了什么招数?”
江生摇摇头,笑道:“不提虚空诸界,就是这地玄界各国,那文字也是各有不同。”
“这些凡夫俗子的文字,过个几百年就可能换个模样。”
“而修士长生久视,故而有专门属于修士的几种文字。”
“诸位用的是最常见的铜方小篆,而她所用的,是银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