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安然无恙(1 / 2)

天理良心 雪山一棵松 1203 字 5个月前

曾华当晚紧急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专门听取各片组长的春修水利汇报,研究布置抗洪抢险工作,成立了柏城镇抗洪防汛指挥部。曾华任指挥长,刘真任常务副指挥长,云飞任办公室主任,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曾华在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即将来临的狂风骤雨,可能产生的洪涝灾害。坚决克服麻痹思想,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及时做好准备。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联工委组成人员按照各自分工,带领驻村干部吃住到村,指导、检查各村的防汛抗洪工作,登山查看山体情况,防止山体滑坡,逐一排查山坡旁的房屋。对有危险的村落、住户、加层房屋、危漏房屋,要及时有序地组织群众转移,做到屋不留人。要及时清理疏通排水设施,保证排水畅通。对小型水库、大中型山塘和低洼易涝地块要加强排水设施的管理,安排专人负责,保证不溃坝、不积水,不淹一亩田烤烟。各村所需防汛物资及抢险用具,要做到专人保管。镇防汛抗洪办公室统一调配,随用随取,不误抢险。各村要确保信息畅通、及时、准确,如遇险情要第一时间上报,及时请示。

一场全镇上下动员、轰轰烈烈的防汛抗洪战役在柏城镇打响了。

仅过了两天,强台风登陆珠江三角后就一路北上,威力虽一路有所衰减,但也淫威滔天。没有微风吹拂,没有绵绵细雨,淅淅沥沥,一切过往的大雨降临的前奏一扫而光。刹那时,整个柏城镇电闪雷鸣,乌云翻滚,狂风大作,呼啸的风裹挟着瓢泼大雨,豆粒大的雨借助疾奔的狂风,狠狠地砸在屋顶、墙面上,如擂鼓般嘭嘭直响;砸在水面上,溅起鸡蛋般大小的漩涡。迎风处成人胳膊粗的树被连根拔起,瞬间被吹得无踪无影。短短半个小时,柏城镇就如白雾笼罩,茫茫昏暗,能见度不足二十米。

桐漯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猛涨水,上游黄泥浆般的河水如千军万马汹涌奔腾,一个又一个能吸进一头肥猪的漩涡盘旋而下,上面飘浮着硕大的木头、树枝和杂草弃物,一会儿被吞噬,不久又从下游冒出来。洪水一阵又一阵拍打着河堤,刷地激起二三米高浑浊的浪花,然后重重地退回河里,让人感心惊胆战,头晕目眩。

几天来,曾华和刘真、江山一直驻守在汪头村,坐镇桐漯河边的临时指挥部。大家内穿黄色的防洪抢险救生衣,外罩着长长的雨衣,脚穿齐膝盖的雨靴。分头巡视着桐漯河几公里长的河堤段,疏散河边看热闹的群众。

接连两天大雨滂沱,不休不止,仿佛老天要把积蓄几十年的黄水倾盆倒下。第三天,洪峰来临。洪水滔滔犹如黄龙奔腾而下,绵延几千米,排山倒海,吞噬一切敢于阻挡的物件,站在岸边的人都感觉到大地在微微颤动。河水慢慢漫过河堤,超过了汪头村的警戒水位。

几天不曾合眼的曾华,从容不迫地指挥两岸严阵以待的几十名基干民兵和上百名青壮村民,在河堤垒上了三层防洪沙包,让湍急的河水沿着沙包顺流而下。一个小时后,大雨变成中雨,最后变成小雨。桐漯河水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退潮,水位降低,水速减缓,最后如一条战败的黄龙,极不甘心地扭曲着巨大的身躯,黄溜溜地顺着河堤蜿蜒而下。

桐漯河洪峰安全过境。

汪伯、汪情带领村民赶紧把准备好的、温热适度的茶水送到曾华、刘真和基干民兵、村民手上,肉饺子、肉包子整屉整箱地抬在河边,放在帐蓬里,招呼奋勇抢险、浑身湿漉漉的勇士们趁热快吃。

汪伯拉着曾华沾满泥浆的手,盯着曾华满眼血丝的眼眶,近一厘米长的胡茬,老泪纵横,颤颤巍巍说:“曾书记,我活了七十多岁,从来没见过桐漯河涨这么大的洪水,超过了1964年的水灾。如不是您不惜代价提早疏通桐漯河,整修汪头村水渠,我们村这一千多亩良田肯定被淹得连渣都看不见了,河边这十多户民房至少进水半米深,有的老房屋肯定被淹塌了。沿岸其他的村也概莫能外。”

“村民的损失无法估量,好多人又要重新返贫了。您是我们镇、我们村的大恩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