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简单的事,就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决定好了。告诉吴国佬,男人之间还用得着争吵么?双方约战一场,谁赢了谁就是诸侯之长。”
众将士群情激昂,确实,都几处月了,谁都憋坏了。
但晋军大将司马寅却很冷静,他对赵鞅道:“元帅,先别急,这几天,我仔细观察夫差,发现他已经没了刚一开始的那种霸气与沉稳。
吴军也时见窃窃私语,人心不稳的样子。我估摸着,吴国远道而来,哪怕是国内没有发生大事变故,也必定有让吴国人牵挂的事。”
赵鞅细细思量一番,恍然大悟,对啊,吴国跟黄池足足七八百里,你吴国佬在这里耗的时间越久,对你越不利。
既然耗下去对你不利,那就继续耗着吧。
但吴王夫差真的不能再耗下去了!
那就再退一步吧,一切都可以舍弃,只要表面上将盟主之位给拿到手就行。
于是,参会的子服何向鲁哀公报告了吴晋两国谈判的最新消息:吴、晋两国达成重要共识,吴国和晋国一样,都是大周王朝宗邦诸侯,一南一北,应成为大周王朝坚强屏障。
什么意思?
双盟主呗。
想当年弥兵会盟,晋国和楚国成为列国诸侯共同的盟主。如今黄池会盟,晋国和吴国成了列国诸侯共同的盟主。
但这样的盟主,仅仅过了四十年,就差点亡了国。
赵鞅心里冷笑着,都什么时候了,你吴国佬居然还要玩老祖宗玩腻的东东,这样的国家,不足为虑。
既然如此,那就给足你吴国佬面子吧,省得你万一恼羞成怒真的动起刀兵来,这不利晋国尤其是赵氏家族的利益。
给足你吴国佬面子,就是赵鞅居然同意夫差在神圣的盟誓会场,让夫差先盟。
这意味着,晋国让了步,两国虽然共同为列国诸侯联盟盟主,但排在第一位的,是吴国。
但是,赵鞅也向吴王夫差提了一个要求,既然你要当盟主,那就要履行盟主的主体责任,即尊王攘夷!
那至少你吴国得去年僭越所称的王号吧?
这一点,吴王夫差早就有思想准备,他甚至想到了,为何楚国数百年来与晋国争霸,其军事实力完全不在晋国之下,但为何其称霸事业不及晋国?
原因只有一个,楚国僭越称王,哪怕是当了列国诸侯联盟盟主都不愿降格。
如今国内巨变,自己得早点回国救援,就不要再浪费时间了。
于是,黄池会盟最后达成的协议是这样的:
吴、晋两国为列国诸侯共同的盟主,但吴国排名第一,晋国第二。大家都要严格遵守周礼,共同尊王攘夷。
吴国自觉整改僭越称王一事,回归到原先分封时的子爵级别,等天子下诏书后,提拔至侯爵,与晋国等同。
那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