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赐对伯嚭道:“太宰大人,吴鲁本为盟友,如今强齐欲侵弱鲁,吴国理应救援。太宰大人何不力主北上救鲁?”
伯嚭犹豫道:“诚如子贡先生所言,吴国理应救援鲁国。但如今寡君已经决定,先平越国,再北上伐齐。寡君心志坚定,恐难改变决定。”
端木赐道:“太宰大人需勿担忧,此事由我解决,太宰大人只需要替鲁国多美言几句即可。”
就这样,在伯嚭的引荐下,吴王夫差很快就召见了端木赐。
向吴王夫差施了外臣之礼后,端木赐向夫差介绍了齐鲁两国之间的战事,诚恳道:“外臣奉寡君之命,向大王求援,希望大王务必看在吴鲁两国乃天子同宗且互为盟友份上,迟早发兵救鲁。”
夫差皱了皱眉,道:“兵者,凶也。大吴虽拥有精兵数万,然也不能轻易动之。子贡先生既来求援,不知对寡国有何好处?”
端木赐正色道:“大王,外臣听说,王霸之道,在于王道不灭诸侯,霸道不容强敌。千钧之物,加一铢一两即可移位。两强相持,如果一方突然增强力量,那将立即失去平衡。
如今吴国与齐国,乃两强相争,本不相上下。齐国本就有战车万乘,一旦吞并鲁国,哪怕只是增加了千乘战车,但齐吴争雄态势就发生逆转。
大王,外臣认为,从眼前计,吴军救鲁,貌似出兵出力,耗费钱粮,无利可图。但从长远计,乃吴国战略所在,不救将导致严重隐患。此乃救鲁之利一也。
救援同姓诸侯,义也。且大王以姑苏之远,远渡江淮而救鲁,乃大善大义,足以彰显大王之仁义之名。
讨伐无道之国,利也。更何况大王所攻伐的,乃与吴国一争雌雄之齐国?
大王率军北上,既讨伐残暴无道的齐国,救援遭受凌辱的鲁国,安抚惶恐不安的诸侯,更可以亮相于中原,给晋国这样的大国以震撼!这,难道不是大王真正想要的吗?”
吴王夫差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听端木赐讲完这段大道理,一脸真诚对端木赐道:“听先生一言,胜读十年诗书,先生所言,字字珠矶,寡人怎敢不听?请先生回复鲁侯,就说寡人待征伐了越国后,立刻兴兵北上,帮助贵国抵抗齐国。”
端木赐微微一笑,夫差此言,早就在他的应对之中,见夫差果然搬出先打越国再救鲁国这一套说辞,端木赐向夫差深施一礼,道:“外臣为大王计,认为此举不妥。大王,相比鲁国,越国更弱小。相比吴国,齐国更强大。
如今,已经强大的齐国吞并了鲁国后将更加强大。而相对不够强大的吴国,哪怕是吞并了比鲁国还不济的越国,会强大到哪里去?
两利相比,该取何利,自然勿需外臣多言,大王本就英明神武,该有决断。
况且,夫椒一战,越国精锐已然丧失殆尽。为图社稷存续,故越王勾践甘为大王奴,在姑苏三年,事事皆以父礼侍奉大王,早不复诸侯之荣辱。故大王不顾相国反对,放归越王回国,以彰大王的仁德。
外臣听说,越王归国后,卧薪尝胆,确实令人动容。但细细一想,越王自当奋发图强,强化治理,善待民众!否则,前有自取其辱在吴,后有颓废沦丧在越,恐怕国人要反吧?
故,越王所为,乃不得已而为之,外臣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了,也是越王应该要做的。但如果大王却因此而怀疑越王,以莫须有之理由,对越国痛下杀手,那十年来所积之仁德,旦夕之间化为虚无,岂不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