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顶尖外交家端木赐(1)(1 / 2)

鲁哀公难得当一回主持人,主持的是庆功宴。君臣同贺,尤其是季孙肥,洋洋得意。

得意中的季孙肥没忘记正是冉求给季氏家族带来了莫大的荣耀,于是向鲁哀公请求给予冉求封赏。

冉求既是季氏家宰,又是武城邑守,此次大败齐军,居功甚伟,提拔为大夫,给一块封邑,应该不成话下。

季孙肥向鲁哀公把意思一表,鲁哀公心道,寡人手头又没有土地,你季氏舍得拿出土地封赏给子有,那是你季氏的事,寡人何乐而不为?

鲁哀公欣然表示同意,正欲宣旨,冉求却婉据道:“主公,此番败齐,臣虽有那么一点点功劳,但主要还是靠主公下决心奋起抵抗以及季氏将士们舍命。

如今,齐师虽退,但定然会来报复,臣劝主公早作打算。若不消除齐患,臣怎敢安心接受主公封赏?”

鲁哀公大为感动,正不愧为孔夫子得意弟子,有本事,且懂道理,讲礼仪,有眼光,这样的人才,只可惜被季氏所用。

唉,如果孔夫子在鲁国,那多好。

对了,听说孔夫子现在卫国,不知他的近况如何了?

鲁哀公正想问冉求,但心念一动,硬生生将话憋进。这个时候,寡人提及孔夫子,恐怕季氏要多心吧?

季孙肥正得意着,这次于曲阜郊外的齐鲁稷曲之战,季家军以及季氏家族出尽了风头,现在听冉求提到齐国报复之事,猛的一惊:是啊,如果齐国向鲁国报复,那怎么办?

要知道,这次齐国吃了大亏,主要的是吃在冉求改革了兵器、灵活运用超长戟矛,且弃用老弱病残兵士,只挑精兵强将,再是主帅身先士卒,一鼓作气击溃敌军。

一旦齐军同样配备超长戟矛,且同样增强步卒的攻击性,凭齐国的国力,三个鲁国都吃不消!

齐国一旦降伏了鲁国,季氏的下场定然是最惨的,反倒是叔氏、孟氏趁势而起,取代季氏地位!

那怎么办?

一切,唯眼前的季氏功臣冉求可解。

一念及此,季孙肥亲自向冉求斟了一杯酒,对鲁哀公道:“主公勿忧,有良臣如子有,何惧齐师再犯?子有,你说是也不是?”

冉求苦笑着,将季孙肥敬的酒一饮而尽,对鲁哀公道:“主公,鲁弱而齐强,若要抗齐,绝非凭臣一人之力可济,主公还需揽材而用,人尽其材。”

鲁哀公看看季孙肥,微微点头,正想说话,季孙肥倒急道:“子有啊子有,主公面前,你何必吞吞吐吐,若有贤才,推荐即可。”

冉求暗暗心喜,嘴上却道:“夫子,此言差矣。想我鲁国,遍地贤才,只要主公肯用,又何需推荐?夫子可知,臣之所以敢率军出征,底气何在?”

季孙肥接口道:“是啊,原先总以为子有乃一介书生,精通诗书,善于理财,长于治政,未曾想子有极富帅才。不知子有之军事韬略,学于何处?”

冉求装作吃惊,对季孙肥道:“臣在军事上这点微末之术,哪敢言韬略、帅才?吾师孔夫子,无所不通,臣治军之术,自然得孔夫子所授。

夫子曾言,‘射箭不中靶者,非贤人也’。夫子教授弟子,既强调君子应文武兼备,又强调国事亦文武兼备。想当年,夫子随先君赴齐夹谷盟会,就强调文事必有武备,武事必有文备,最终为国家取得重大利益。

夫子本人,更精通射术。想当年,夫子表演射箭,围观者如云,皆为夫子之精妙箭术所折服。夫子门下,如子路、子正等,皆勇冠三军,为将能杀敌,为帅能领兵,非臣可比拟也。

如今齐鲁交恶,此次郊之役,齐人含恨而退,定然不甘,必来报复。臣劝主公,应多管齐下,早作应对。”

季孙肥听得目瞪口呆,孔夫子,不就是一酸儒吗?怎么在冉求嘴里,成了英武将军?

但转念一想,冉求看上去不也是文质彬彬样?到了战场,不是一样成了杀神?

孔子,也许确实就真的有那么厉害!

至少,孔子门下,据说有弟子数以千计,其中仲由、公良孺等人确实是勇武之士。

而且,最近几年来,鲁国碰到不少大事要事,貌似均靠孔门弟子得以顺利解决:

公元前488年,吴国太宰伯嚭欲召季孙肥赴吴,季孙肥不敢去,孔子学生端木赐出面,为国出使吴国,圆满解决了问题;

公元前487年,吴军偷袭鲁国,最终无功而返,那一战,孔子学生有若参战;

今年,即公元前484年,齐国来犯,稷曲之役,孔门高徒冉求帅左师取得大胜!

季孙肥突然想起父亲季孙斯去世前,曾叮嘱必须要将孔夫子请回鲁国,并委以国事,但当时自己却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违背了父亲的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