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百牢之礼(2)(2 / 2)

自己贵为吴国太宰,在吴国可以说是与相国并立的高级领导干部,那此次享受着百牢级别的宴请,至少也得要让鲁国排名第一的卿大夫季孙肥来作陪。

伯嚭沉着脸,命人对子服何道:“两国国君相见,居然不见贵国卿大夫来陪,这又是何种礼仪?敝国乃太宰参会,平等起见,请贵国正卿季孙大人参会吧。”

这还平等?国君代表国家在那里受辱也就罢了,难道还要搭上一个卿大夫?

通知到了在曲阜的季府,季孙肥沉着更阴的脸,此去定然没有好事,但不去岂不是又得罪了吴国佬?

那怎么办?

季孙肥紧急召开了家族重大事项商议会,除了季氏族人外,还有冉求和端木赐也参加了会议。

端木赐自楚国先行孔子一步回到鲁国后,先去见了师兄冉求。冉求一直在季氏家族担任家宰,见端木赐回来,非常高兴,立即引见给了季孙肥。

季孙肥早就知道端木赐的大名,见端木赐来投,内心也非常高兴。父亲季桓子去世前就曾要求将孔子及众弟子都招回鲁国重用之,自己以非常手段夺得了家族宗主之位后,一直没贯彻落实父亲的遗愿,现在孔子门下最富有且才智过人的端木赐来投,这对自己来讲是天大的好事。

如今季氏家族,已然有了冉求担任家宰,再加上端木赐作家臣,这两大孔门弟子都到自己这里,一旦孔子回到鲁国,哪怕是东山再起,难道还能与自己季氏家族交恶?

季氏家族重大事项商议会,商议的是如何应对吴国佬强令季孙肥参加吴鲁两国国君会见之事,此时百牢招待吴人之事已经传开了,众人愤懑,你一言我一语劝谏季孙肥切勿参会,以免受辱。

“不参会?吴国佬会放过鲁国吗?”季孙肥憋着胸中一团浊气,没好气地问了一句。

场面安静下来,凭季氏家族中人,看来是解决不了这个难题的。

端木赐看了冉求一眼,冉求向他微微点点头,端木赐上前表示自己愿意代表上卿大人去见吴国太宰伯嚭,解释上卿大人不能参会的原因。

“决不能以偶感风寒的理由去搪塞吧?”季孙肥尽管心中感激,但又担心端木赐在伯嚭面前出言不当引发祸事。

冉求微微笑了笑,对季孙肥道:“主公放心就是,子贡之才,天下无几人可出其右,子贡出马,主公就静候佳音即可。”

最后,端木则就以季氏家宰的名义,代表季孙肥去见吴国太宰伯嚭。

伯嚭很不高兴,他虽知端木赐之名,但毕竟理在自己这里,你季孙肥居然派个家宰就来应付?

伯嚭对端木赐道:“寡君远道而来贵国,贵君侯都亲自迎接招待了,难道季孙上卿谱这么大,可以不来作陪么?贵国号称天下第一礼仪之邦,子贡先生既为季氏家宰,且来说说,此为何种礼数?”

端木赐恭敬施了一礼,不卑不亢道:“敝国之所以如此安排,非为礼数,诚为畏惧大国矣。”

啊?你鲁国佬头上长角了?居然光明正大地不守礼了?

伯嚭顿时火大,但还没等伯嚭发火,端木赐却沉声道:“在吴国面前,鲁国是小国,吴国是大国。当大国不以礼仪号令诸侯,那诸侯就不知道今后会发生什么,不能依礼数去猜度大国行动,故只能从小国实际出发,为黎民社稷多作些谋划。

如今,寡君已然奉大国之令离开了国家,那柱国之臣率民众守住国家,此乃为臣之道,也是小国在大国面前必须有的态度。

为大局而失小礼,此亦是治国之礼数。想当年,贵国始祖太伯在吴国,束发着服,守着王朝礼仪。但到了仲雍时代,却断发纹身,与蛮夷共伍。此亦非为了礼数,而是为了吴国实际需要。”

伯嚭毕竟不是一般人物,虽然史书多称这是一个大奸臣,但没有几把刷子,怎么可能凭一介逃亡国外的流浪汉一跃而成一国太宰?

更何况,我们在《吴越风云》里会讲,伯嚭非但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个大坏蛋,这绝对是一位能人,特大级别的春秋牛人。

这样的大牛人,当然一听就听出端木赐之意:你们吴国人就不要跟我们鲁国人讲什么礼数了,因为首先违反礼数的,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当下,都是你们吴国人先犯规。

既然不讲礼数了,那就别以礼仪的名义强令鲁国执政上卿季孙肥参会了。

大家讲实际就行了,眼下的实际是吴国大鲁国小,你吴国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鲁国国君已经用了百牢规制招待你们吴国国君,这意味着鲁国在实际上已经臣服了你们吴国,你们吴国就省省心,别再搞事了。

于是,伯嚭就将端木赐的意思向吴王夫差作了汇报。

吴王夫差听后,哈哈大笑,将手一挥,表示不追究季孙肥不参会之责任了。

百牢,天上人间,古往今来,从今往后,国内海外,还有谁还能享受到此等规格的招待?

要知道,一百头牛、一百只羊、一百头猪杀了摆在那里,这场面堪称绝无仅有的经典喽。

吴国对鲁国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