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夹谷会盟3:为何齐景公有意在盟会上阴一把孔子?(2 / 2)

齐景公听着来自鲁国的情报人员关于鲁国参加盟会具体事项的报告,哈哈大笑道:

“孔丘?他不是在搞教育吗?现在居然成了行摄相事的辅政大夫?真是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啊。”

十多年前,孔子就来过齐国,当时自己还想着任用孔子,给予大夫级别的封赏,结果被晏婴给劝阻了。

晏婴认为,孔丘是个人才,知识渊博,知书达礼,学问天下无双,值得尊重。

但学问高深并不见得能治国理政,一个好人不见得是一个好官。

孔子的学说在各国流传,但齐国不能欢迎孔子的学说,因为齐国是现实的,而孔子的学说是做梦一样!

恢复周礼?推行仁政?

那是在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下、整个春秋江湖都服从一种声音的环境下才可以。

但春秋到了这个时候,列国诸侯需要的应该是富国强兵,应该是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而不单单是一个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至少,不能将文化软实力放在核心位置,而是要抓经济、抓军事,让国家无惧于任何威胁,在这个血腥的春秋江湖活下去、强起来!

所以,晏婴反对孔子在齐国出仕。

后来,孔子在中都治理取得了非凡的政绩,齐景公当时就有些后悔没重用孔子。

晏婴还说,能治理一邑的孔子,不见得能治理国家。甚至,能治理鲁国的人才,也并不见得能治理好齐国!

世情一样,但民情、国情不同,鲁国和齐国虽同处山东大地,但两个国家自建国起的理念就完全不同,开国国君所采取的治国理政策略也完全不同。

当时,鲁国国君文公伯禽实施的是严格的依周礼治国,所以花了整整三年鲁国才算有点眉目。

而齐国国君太公姜子牙实施的是尊重夷族文化,将周朝礼仪与夷族文化有机结果,师夷之长以治夷,所以仅半年就实现了大治。

鲁国,过于追求周礼,尽管一开始国家在周礼的正轨上发展,并成为山东一大强国。

但到后来呢?

现在是不是越来越衰落了?

齐国,追求的是实际利益,所以一直以来齐国的发展势头要强于鲁国,最终成为山东霸主,甚至在齐桓公时代,称霸整个春秋江湖。

如今,春秋江湖的形势,注定了齐国必须坚持走富国强军之路,坚决不能搞儒学教化那一套。

那一套确实有可取之处,但不能作为国策,而最多只能作为治国理政的具体措施之一。

既然不能作为国策,那宣扬儒学教化的孔子,当然不可能在齐国有所发展。

齐景公对晏婴非常尊重,也非常信任,所以他听了晏婴的话后,对孔子就抱有轻视的态度。

只是没想到,这一次,居然是孔子作为鲁定公的辅政大夫前来参会。

对了,能否在不影响两国结盟的前提下,恶心一把孔子?

只要孔子在会盟中表现出尴尬或者惊慌,那必定会失礼。

你孔子是最讲礼的,如果寡人让你失礼,那你岂不是无地自容?那寡人不重用你孔丘是不是英明之举?

想到这,齐景公不禁洋洋得意。可惜,寡人的晏子去世了,否则凭晏子之智,定可将孔子治得服服贴贴。

不过,寡人也是英明神武之主,论智计说不上天下一流,但要阴一把孔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齐景公想了想,将相关人员叫来,吩咐了下去。

夹谷,谷深林郁,松涛绵绵,小溪叮咚,峰峦高耸,涧壑跌宕,神韵独具。不时有山风吹过,激荡在谷中,传来如莺啼般的声响,若即若离。

就在这个风景秀丽的齐鲁交界峡谷,一场载入史册的外交活动、一场孔圣人在政坛上的精彩之作,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