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对文化属性的思考(1 / 2)

婉晴想,也许因为工作氛围的不同,文化属性的不同,导致了他们之间的龃龉。

那么,银行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属性呢?

从她工作开始,一直到她成长为一名中层管理者,她始终认为,银行的文化属性就是稳健审慎、客户导向。

至于那些银行领导逢大会、小会就强调的,所谓“银行就是要注重工作效率、注重员工价值以及注重变革与创新”,强调这些是银行的文化内涵,她却不以为然。

她认为,正是因为稳健和审慎的经营理念,才导致银行工作效率未必很高;正是因为坚持客户导向、客户优先、“客户就是上帝”,才导致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很多时候显得不名一文,毫无价值可言。而那些提倡变革和创新的领导,很多是为了实现他自己或者自己人、自己的圈子利益最大化,员工未必能够得到实惠,甚至利益还会受到更大的损害。

这就是员工层面的文化属性与领导层面的文化属性的不同,也是银行乃至更多国企的文化属性。

但是,像她这样能够认真思考的人并不多。

在这样的文化属性氛围之中,婉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理念,所以她举步维艰,最后也不得不放弃原则,通过老公的关系为自己谋得一个正职的位置,否则,她将始终是一个“技术人员”。

银行就像一个独立的世界,虽然银行众多,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还有地方性的银行,林林总总,但银行,依然是孤立和小众的,银行,与企业,与政府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银行内部这个“圈子”中,银行的领导总是自我感觉超级良好,总要体现一种颐指气使的气势,他们就好像这个领域的“领主”,不可一世。但在政府官员面前,银行的领导根本就算不上是个领导,他们甚至比不上大型国企的领导,尤其是那些国资委主管下的大型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总会计师。

那些“手眼通天”的企业,那些有背景民营企业的老总,银行领导也是一定要小心巴结的,否则,可能你行长的位置就摇摇欲坠,或者有一天就被别人取代了。

老公的“圈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属性?婉晴很少思考,也很少与老公谈论。沐洋回到家来,也很少深入谈及生意上的事情,他知道婉晴不感兴趣。

婉晴想到,helen夫妇虽然一个在体制内,一个从商,但看上去两个人总是形影不离,而且她听其他朋友介绍说,老闫的生意也是高度依附helen所属的通讯行业。她想,也许正是因为生意上的伙伴或者“准伙伴”关系,才将两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为两个人的文化属性是那么的接近。

但好像也不是,因为对待事物的看法,helen和老闫也是十分相似的,她一直记得在Nb省考察时候,她与这两口子是如何认识并成为朋友的,不正是基于相似的文化属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