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称名一行,总超万行9(1 / 2)

第十一,念佛即是实相行。根据《无量寿经》上的记载,我们修行人有明信佛智和疑惑佛智两种修行情况。专修念佛就是明信佛智,如果说今天念念佛,明天拜拜忏,后天持持经,再后天持持咒,那就是疑惑佛智。

佛的智慧是什么呢?佛的智慧就是五逆谤法的罪恶众生,造罪无边,大命将至,马上就要堕入地狱了,这个时候他一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即光明现前当下接引他西方成就,这是阿弥陀佛的智慧。菩萨没有这样的智慧,诸佛也没有这样的誓愿。念佛的人对于这一点那是坚信不移,这就是明信佛智。既然是佛智,那就是实相,念佛就是实相修行,这也是凡夫能够做到的实相修行。因为其他许多法门,凡夫是有漏、有为、有妄念,他的所有的修行、所有的证悟、所有的积累的资粮都不是完完全全圆融的实相。

《阿弥陀经》里讲,彼佛为什么要叫阿弥陀呢?因为他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光寿无量。光是空间,寿是识天,光无量就横遍十方,寿无量就竖穷三际,所以说这是法界之体,是真如实相。阿弥陀佛以法界之体,圆满实相,成就了一句六字名号功德,而我们凡夫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实相修行之法。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面有一个问答,问这个人造了这么多的罪业,念佛念得这么少,只念了一句、十句就能到西方成佛,佛教不是讲因果报应的吗?业道如称,重者先牵。我们久远劫以来造了很多很多善业,也造了很多很多恶业,那么在临终一念的时候,哪一个念头先过来,哪一个因它影响临终之人比较重,那么哪一个因就先报,哪一个因就先来,所以叫重者先牵。哪头重就往哪头坠啊,就像我们天平一样。如果说造了这么重的罪业,轻轻地念一句、两句佛号就能往生西方。那么这个重者先牵岂不是不合理了?业因果报,这个因果循环岂不是不合道理的嘛!昙鸾大师自问自答,他设了这个问,然后又回答他说:轻重之意不在于时间长短。他给我们打了一个比喻:譬如千岁暗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暗岂得言,在室千岁,而不去耶。

了凡先生讲的:一灯还破千年暗。原来是出自昙鸾大师的原话,出自《往生论注》。昙鸾大师说,比如一个黑暗的房间,在这个黑暗的房间里面没有灯、没有光,什么都没有,窗户也没有,门也没有,这个房间黑暗了有一千年呢!但是窗户我们给他开了一个,这个窗户一开,阳光一照进来,刹那之间房间就会变成光明,房间就亮堂了。不能说这个房间黑暗了一千年,那这个黑暗在这个房间里面待了一千年,阳光进来了,也要慢慢地经过一千年房间才会亮啊!如果说阳光不能经过一千年,至少也经过三五百年房间才能亮,不是这样,阳光一来,刹那之间黑暗就破除了。我们虽然过去生生世世有无量无边的罪业,但是一旦我们开始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无量光明的名号,刹那之间念念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啊!

昙鸾大师又说:彼造罪人,自依止妄想心,依烦恼虚妄果报众生生。众生的罪业是凡夫以虚妄之心攀援虚的外境所产生的。为什么遭罪?财、色、名、食、睡,样样都贪,样样都执着,样样都放不下。这些财、色、名、利在佛家看来原本就是虚妄的,众生贪这些东西,执这些东西,就起虚妄之心,妄上加妄。如果不遇到实相法,众生自然就堕落。所以昙鸾大师说:此十念者,依止无上信心,依阿弥陀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生。

念佛是实相法,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圆满实相。临终之人虽然只能够念得一句、十句,其功德是真实的。实破万虚,这个就是前面说的一灯还破千年暗。一实破万虚,念佛虽然少,十念乃至一念,但是它的力量大,所以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虚的东西跟实的东西是不能比的。比如说水面上有崇山峻岭的倒影,看起来是千重山、万重山,非常之显赫,觉得这个山是非常重的。但是如果拿一个小石块丢到水里,是不是当下千重山、万重山都被这个石头打碎了,倒影看不到了,水波荡漾。为什么呢?这个山看起来很大,但是它是虚幻的影子;这个石头虽然小,只有一颗,但是它是实实在在的,一丢下去水波荡漾,于是就看不到虚幻的影子了,多虚不抵一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