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善导大师简介5(1 / 2)

善导大师是集净土宗、净土教义之大成者。他他所阐述的净土思想既丰富又纯粹,应是最丰富、最纯粹、最究竟、最圆满。众所周知,佛家各宗各派有各自的判判教理论,例如华严判教、法华判教,各自有四时判教、五时八教等等。不管是教理上的判摄,还是在行持与仪辅轨方面,善导大师所建立的整套的体系,都是最完备的。不论是佛教研究者,还是净土宗的净业行人;不管是教内还是教外的学术分析;不管是修行人,乃至在家人、不修行的纯粹的只是作为一种学科去研究,世所公认,善导导大师是汉传大乘佛法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也就是所谓的开宗立派、开宗立教的祖师。故而,善导大师的净土宗思想,也是真正的、纯粹的,善导思想便是净土宗的旗帜!

佛家修行,各宗各派都以本宗的经典、教籍作为学习的根本。例如唐代智者大师所创之天台宗,若要学习天台宗的奥义,那么智者大师的理论思想就是标准,离开智者大师的思想,你就谈不上天台法华宗。又如说华严宗,华严宗是杜顺大师所创,学习华严则不能离开杜顺大师的理论思想。再如法相唯识宗,学习唯识宗,则一定需要研究《成唯识论》,学习《八识规矩颂》等经典。这些都是初创的祖师、开宗立派的祖师所留下来的经典,一定是后续宗门教下的弟子行人修行时所依旨的对象。

净土宗创立者善导大师所说所言,自然便是净土修行之标准。离开善导大师的思想理论修学净土法门,有可 能就不是纯粹的净土法门,乃至有可能都谈不上净土法门。所以如果是修习净土法门的人,那么凡是与善导大师相违背的理论与行止,可能我们要打个问号,乃至需要暂时舍去。

说到“佛家经典”这个话题,笔者曾与同修的师兄们有过争论:“三藏十二部”佛家经典,都是由人翻译过 来的。佛陀当年所说的经文是梵文,是古印度语。不同的大德圣贤对于佛经的理解各有出入,语法习惯各自不同,其翻译经典的文法自然也不同。 例如净土宗最大的一部经典--《无量寿经》,传世有十二个版本,每一个版本表达的内容虽然大同小异, 但是文字则各有不同。

再比如《佛说阿弥陀经》,现行常用的是鸠摩罗什翻译的版本。此外还有一个异译本,乃唐玄奘所翻译。若 论翻译内容的精确、完备、直接方面,唐玄奘乃唯识宗之大德,唯识宗翻译的风格以文字对照直译为主,玄奘版的内容自然更精确、更直观。但对照原文直译,也导致译本的文字佶屈聱牙,生涩难懂,甚至古文功底不够深厚的修学子弟,念都不会念,更不提理解意思了。而鸠摩罗什所译之版本则不同,只取其义而不用原字(佛家将此类情况称为“取义”),行文则按照中国文言的文风,则译本文字大为优美,并且相对通俗易懂。

然因为是取义文,后学不同之人阅读后体悟皆有出入。于是部分后续修学行人,在研究经典之时,便渐渐按照各自的理解,慢慢与经本原意出现了偏差。故而众多祖师大德在解释《净土三经》时,也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后续净业行人修行净土法门是,应该依旨哪个大师,应该依旨哪个版本的经典?此类问题往往令人十分困惑。

但是针对净土法门,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解决了这种学术争论。善导大师乃弥陀化身,他是汉地净土宗的实际创世人,同时他又是唐代高僧、汉人、中国人。善导大师着作的原作就是用的中文,用汉文写的,完全无需再由人翻译成汉文。善导着作传承至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这些古汉语没有一字一句的增减,后世净土子弟“欲写者一如经法”。所以他的着作,文字始终原汁原味,没有任何演化和变异。我们去学习理解善导大师的五部九 卷,学习理解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更精准,“视同佛说”。以此为基准,再去研读翻译过来的佛家净土 经典,更容易让我们准确把握经典上的正确奥义

第五,必定往生。

我们后续净业行人依据善导大师的教法,得到的利益是什么?是必定往生。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乃至九法一切众生,都必定往生。不仅是娑婆世界六道轮回的凡夫,包括小乘的声闻缘觉、大乘菩萨,只要依旨善导大的教法,他的利益就是必定往西方极乐世界,最终达到一生补处之境界。

依据其他经典去解释净土法门,则可能未必成功往生。因为其他宗派的经教,所摄受的根基不一样。比女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此需上根器方能成就。君不见禅宗六祖慧能,虽然只字不识、目不识丁,但他听到别人在读诵《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文,心下马上就有所醒悟。及五祖弘忍传法之时,还是听到这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时,瞬间言下大悟。易地而处,此事若换到我们自己身上,比如笔者自己,“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莫说听,念上一个小时,依然是懵懵懂懂,完全无感。为什么?悟性不够,根器太低!

佛家很多法门摄受的,都是上根器之人。就我们众多六道轮转罪恶生死凡而言,尤其现在末法时代,上根器的人实在是越来越少。而净土法门则不同,净土法门上、中、下三根普被,所以净土法门善导思想的理念,与许多宗派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