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佛教之地,名山之巅(2 / 2)

峨眉山有悠久的宗教文化,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佛教徒移居到此,修建了大量的寺庙。据记载,唐代以前,峨眉山上就有许多佛教徒移居此处,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唐代。峨眉山的佛教地标有万佛寺、天王殿、水手宫等,素有“万佛之乡”之称。传说中的“释迦牟尼变化经”也在峨眉山珍藏。有七星湖、神仙桥、宝来寺等名胜古迹,还有千年古树、云海、峨眉雪山等奇特的自然风景,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每年的农历元宵节,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夏天的把灯节、虫恋节等,都是峨眉山的独特文化。

从峨眉山顺势而下,方伟一行就来到了乐山市,观看了大名鼎鼎的乐山大佛。这一座石佛叫凌云大佛,位于凌云寺东侧山脚下,面向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是三江旳汇流处。晨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全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高七十一米,头与山顶齐平,头高十四点七米、宽十米,发髻一千零五十一个,两耳垂肩,长七米,依山凿成临江危坐,神态慈祥而又肃穆。佛相为弥勒佛坐相,开凿于唐代开元七百一十三年,完成于贞元八百零三年,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景区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大佛雕像的落成,体现了人民高超的佛雕艺术,是佛教与皇权结合的产物,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创造精神。

传说乐山大佛的建造目的是为了减少三江汇流处的险恶水势,保护过往的船只安全。大佛的设计非常巧妙,其头部和胸部的发髻中隐藏了排水系统,确保了大佛历经千年的风雨,而依然屹立不倒。此佛是不能祭拜的,原因是此佛为空佛,佛胸内有咒语。又有传说,此佛没有开光,没有得到宗教的加持,是单体露天的佛相不能祭拜。关于乐山大佛的故事,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关于海通禅师的传说。海通禅师是贵州人,云游至四川乐山后,发现凌云山下的江水湍急,船只常常在此翻沉,许多无辜百姓因此丧生。为了减少水患,海通禅师决定在此开凿弥勒佛像,希望通过佛的力量平息水患。在修建过程中,海通禅师遭遇了重重困难,包括官吏的阻挠和资金的短缺。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海通禅师甚至挖出了自己的双眼,立下宏愿,要修建大佛镇压妖邪,此举感动了众人,才有了今天坐落在这里的大佛。此外,乐山大佛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如“翘脚菩萨”的传说、“龙潭虎穴”的传说、“回头是岸”的传说等,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乐山大佛的文化内涵,也使得这座古老的石刻佛像更加生动。

神仙般的传说,把方伟他们一行带到了青城山。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它的来历和名称的由来,与道教有着深厚的渊源。青城山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强调内修心性、外修命功,强调身心的净化和升华,提倡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青城山的道教始于东汉末年,当时张道陵创立了正一道,又称天师道。传至南北朝时期,逐渐衍化为全真道和正一复礼两个流派。唐代以后青城山逐渐成为道教的重要圣地,历朝历代有很多名人曾到此游览和修炼。

青城山道教文化传统丰富多样,包括道教音乐、道教舞蹈、道教绘画等。青城山不仅是道教的圣地,也是佛道的融合之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顺帝初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来到青城山,结茅传道,创立了“五斗米道”,即天师道,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赤城崖舍,并在山中羽化,使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青城山的名字由“清城山”演变而来。据传,青城山原名“清城山”,因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池而得名。在古代神话中,“清都紫微天帝所居”,意味着这里是神仙居住的清静之地。后来,由于道教主张“清虚自持”,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因此山名一直未变。唐初时期,由于佛教的迅速发展,清城山与佛教寺庙之间发生了教别和场地之争。两派之间打了大大小小的很多官司,最后,这场官司一直打到了唐玄宗那里。由于唐玄宗信奉道教,他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这一判决,宣判了道家赢了这场官司,为了纪念这一胜利,道家便将“清城山”改名为“青城山”。

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拥有丰富的名胜古迹,包括宫殿、湖泊、桥梁、亭台等,以及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青城山上的宫殿与道教文化息息相关,主要供奉的是道人张道陵和道教教主太上老君的佛像。修建有建福宫、上清宫、老君阁、祖师殿、园明宫等。这些宫殿不仅修建宏伟,殿内的墙壁上,有许许多多宣传道教的内容,丰富了道教文化。月城湖是登上青城前山必经之地。月城湖的湖水来自青城山上的小溪,此处名曰是“湖”,其实就是一片湿地。顺山势而上,小道途中修建了许多的桥、亭、牌坊,给游客们增添了不少的游玩乐趣。

传说青城山是蛇妖白素贞的出生地,电影《新白娘子传奇》和《西游记》中的很多场景是在青城山取景拍摄的,充分证明了这座山的幽美,其神话故事丰富了青城山的文化内涵。青城后山绿色匆匆,如刀刻般的沟壑纵横交错,茂密的原始森林铺盖在后山的身上,此山使人望而却步,心中产生出对大自然的无限敬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