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石刻者(2 / 2)

可以说,那时候的真修界还是比较繁荣的,虽然不及上古,但也不乏白日飞升的有道真修。

谁能想到,两千多年后的真修界会变得后继无人、筑基期修士称尊的局面呢?

歇息一晚后,两人一路打听,朝着曾经在视频里看到的地方探寻而去。

“您是这儿的本地人吗?”

“是啊。”

“我们听说最近一段儿时间发现了一些古时候的遗迹,还有字什么的,您知道是在哪儿吗?”

“呀!这你们可算是问对人了,其实那东西在我小时候的时候就被人发现过,只是一直没什么名气。”

李元文二人听的仔细。

原来,仙桃的那些东西早在四十多年轻就被人发现了。

不过那时的通讯手段差,也没多少特别在乎的人。

所以,并不为人所知。

在接连询问了几个本地人后,终于是打听到了具体的位置所在。

是在仙桃下辖的某个县,一处少有人烟的山里边。

几经周折。

两人终于见到了那日视频里的地方。

观地形,不过是在一小山脚下。

而后往东走三百多步,就能瞧见一平整的石壁。

“是这里吗?”

萧雅楠侧头望他。

“没错,就是这儿。”

李元文抬头看去,平整的石壁约莫六七米高,长度从左算直到右面土石堆砌失了石壁原本的模样,大概有二十多米。

“字在那儿!”

萧雅楠指向石壁,那不知名的字体就刻在石壁中间偏左部分,位置在两米高度。

粗略一看,有一百七十多个字,字体大多保存完好,极少数磨损严重,有的地方是空的。

李元文定睛一看。

石壁上的字体他果然认识。

竟然使用的是梦界那般的文字!

内容如此:【父兄期不还,母故,春秋三十载,犹念之……】

良久,李元文才说道:“原来这是一个真修所刻下的。”

萧雅楠似懂非懂。

石壁上大致讲的是,父亲跟哥哥出征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三十年后,他的母亲病故了。

后来又说了两件事。

一件是刻字人的修为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地步,已然有了自保之力,请父兄放心。

由此推断,刻字人的父亲与兄长也是真修。

可出征,是征哪里呢?

又是何人聚集的真修呢?

刻字的真修当年又是什么具体修为呢?

没有细言,李元文自然是不得而知。

另一件事情说的是:

父兄出征时,离家不远的湖泊越来越小了,已经有了干涸的迹象。

母亲病故后,湖泊已经不见了,这里曾记载了刻字人很长的岁月。

亲眼见到沧海桑田的变化心下不免有难言之意、落寞之感。

刻字者在最后还交代了要远行的意思,具体归期未有言明。

将石壁上的字与萧雅楠粗略说了一遍。

李元文不禁想到。

云梦泽在春秋时期形成,可刻字人却说湖泊在逐渐消失。

那么,刻字人所说的湖泊有多大呢?

湖,水聚广而深者可曰湖。

泊,乃是一个又一个湖接连起来才能叫泊。

至于泽,那得是泊与泊相同才能唤作“泽”!

“我明白了!”

忽然!萧雅楠听到李元文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

与此同时,李元文的脑海里闪过一道灵光。

仿佛悟出来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