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瞒天过海,诸葛乔街亭用计(78求追(2 / 2)

“魏兵远道而来,目的不是跟我军纠缠,而是驰援陇右;让陇右的官吏都知道援兵已至、只需坚守待援。”

诸葛乔招了招手,让王平和马忠近前:“子均,德信,你二人各引五十军卒,与马参军一同前往勘查地形,不要漏过任何的细节。”

“魏军要围山,就必然要分兵势;分了兵势,就无法在水源处驻扎太多的兵马。”

魏延冷哼:“马参军,若是丢了街亭,我亦要与你论功罪。”

只要守城的知道城外有援兵,那么就不会绝望投降。

“曹魏外姓良将,以乐进、张辽、徐晃、张郃、于禁最是知名。”

诸葛乔依旧是笑容和煦:“马参军,你是准备让我接替你当主将吗?”

“我驻兵南山,就是利用南山地形分魏兵兵势,你却要先分我的兵势,你这是要抗命吗?”

又以苏则为先锋,轻装疾行去抢街亭。

郭淮闭上眼睛,快速的思考对策。

“决不能让诸葛亮成功断陇!否则你我不仅愧对陛下的厚恩,也会如昔日三秦之地的章邯一般,世代沦为笑柄。”

郭淮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本以为刘备拜一个从未统兵的诸葛亮为将,是识人不明;没想到诸葛亮竟然有如此能为!”

魏延直言而道:“勘查地形,乃为将本分,何须马参军下令?”

“没了居高临下的优势,我军也看不到魏兵的动静;倘若魏兵虚设旗帜,以少量兵力当道对峙,再另遣别将入陇右,那我等的任务就是彻底失败了!”

“唯有如此,方可乱了张郃料算,让他猜不到我的真实意图。”

马谡脸心中有些慌乱,但又不想在魏延面前失了态,冷言道:“守街亭未必就一定得依靠街亭城池。路是人走出来的,没有城池难道就守不住街亭了吗?”

王赟见郭淮慎重,遂问道:“使君,我等该如何应对?”

号旗可以批量携带,用于壮声威,比如虚张声势的时候就会多立号旗吓唬敌人。

无奈的是陈仓的兵无法及时来上邽,郭淮不能对陇右的汉兵采取攻势;恼怒的是马超一支偏军竟然能将杨秋打成乌龟!

杨秋在郿县,可是号称两万人!

王赟轻轻摇头:“目前尚未有消息传来。”

郭淮睁开双目,双眸满是决意:“不能再藏兵上邽了。”

马谡这一通反驳,也不是全无道理。

诸葛乔微微活动筋骨,笑了笑,让句扶和张嶷等将,先在街亭旧城扎营。

譬如马谡的“汉丞相参军马谡”。

王赟大惊:“使君,你只带两千兵去街亭,如何能挡得住汉兵?”

若是街亭城还在,有城楼居高临下,能看到魏军的动向,也能及时针对魏军的动向作出反应。

“丞相想必也是猜到了伯松的意图,故而让向将军引兵助阵,我料向将军定有密令在身。”

诸葛乔见马谡和魏延又要起争执,呵呵一笑,劝解道:“马参军,何必在意这种小事。大局为重!”

汉魏时期的骑兵,基本都是轻骑兵,依旧是以骑射穿插为主的。

秦国得知此事后,遂悄悄换下了王龁,改由白起亲自出战,且下达了明确的军令,军中敢泄密者,立斩无赦!

姜维虽然不知道诸葛乔在想什么,但见诸葛乔没反对,遂也拱手道:“马参军,你无需征求我的意见,不论是驻兵南山还是当道下寨,我都会执行。”

“方才我去勘查了地形,发现南山险要,若是在南山驻兵,定能拖住长安来的魏兵。”

“马参军素无名声,故而我提议,让马参军在牙旗上绣上‘汉丞相参军马谡’七个字,虚张声势,让张郃惊惧。”

姜维凝思道:“伯松此意,莫非是想效仿昔日长平之战,秦国换将之法?”

令旗多用于布阵、发号施令。

王赟大惊失色,连忙发誓道:“使君,我受陛下大恩,岂会贪生怕死效仿马遵?若我丢了上邽城,绝不会苟存性命!”

斥候答道:“约有万人。”

魏兵的目的不是击破街亭的汉兵,而是让陇右的官吏知道援兵已至。

张郃连忙出城迎上:“苏将军,孟都督有何军令?”

“如此,伯松一旦决定要临阵换将,不论是魏镇北、我还是向将军,都不会再听马参军的军令。”

斥候摇头:“不是赵云,观其主将旗号,是汉丞相参军马谡。”

“以郭淮出现的时间推断,魏兵抵达街亭的时间,最快在三日内,街亭外的道路太宽,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深挖壕沟,布置鹿角。”

马谡不再理会魏延,遂令众军前往南山立寨,又让向宠驻兵在水源附近,保证水源供应。

“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我驻守南山,可让魏军不敢去陇右,这是正兵;我以水源为饵,分魏兵兵势,再各个击破,这是奇兵。”

赵括针对王龁用兵,却不知秦国早已将主将换成了白起,只以为王龁是突然遭到赵军攻击仓惶而退,却不知道早已中了白起的诱敌之计。

“孟达虽然背叛了陛下,但他统兵的能力是极强的,对部将的气度也是极为豁达,决不可小觑。”

虽然及时的调走了临渭的两千驻兵,让赵云在临渭扑了个空,但郭淮深知,这两千驻兵对于整个陇右战局的影响只是杯水车薪。

“我不反对马参军南山驻兵,亦不阻止魏延分兵,军令皆由马参军独断,则是为了让张郃将精力都放在马参军上。”

苏则言简意赅:“孟都督有令,由费曜接管陈仓,左将军主将,走关陇大道驰援陇右。”

直接一個“参军马”“马”“马谡”等等,别人都不知道你马谡是谁。

若诸葛亮初次统兵就大胜,足以让郭淮等人,沦为诸葛亮青史扬名的垫脚石。

“陈仓可有消息传来?”郭淮凝声问道。

诸葛乔眼神微凛:“伯约以为,当道下寨,能挡得住魏兵吗?”

马谡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尔等先暂时在街亭旧城扎营,待我前去勘查地形,再作计议。”

“只有走关陇大道过街亭,长安的援兵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进入陇右;只有长安的援兵进入陇右,那些被迫投降的陇右官吏才会响应。”

姜维正欲开口,却见诸葛乔一脸笑意闭口不言,想了想,也将话给吞咽了回去。

“这是自寻死路!不如留在上邽,等长安兵到来后,两路并进,足以击败汉兵。”

马谡言语笃信,双眸亦仿佛有精光闪现。

马谡暗暗松了一口气:“魏镇北,你若执意分兵下寨,我不拦你。待退了长安兵,丞相处我定要与你论功罪。”

“使君,上邽西面的汉将,遇战即退,根本不与我交锋。”

诸葛乔点头:“但凡用兵,需知己知彼。”

也有名气不大官衔不高但又想彰显气势的,就会绣一些吊炸天的称号。

前往勘查地形的众将士纷纷返回。

又击败齐魏联军,斩杀齐王田儋、魏王魏咎、魏相周巿、楚将项梁。

王平和马忠拱手应命,遂与马谡同往。

“此贼着实可恶,昨夜让他觅得机会烧毁了一半的渡口。”

虽然不知道你马谡是谁,但你是丞相参军,那必然也是有点儿水平的。

马谡眼神一冷:“无我将令,你竟敢私派军士去勘查地形?”

姜维寻到诸葛乔,低声问道:“伯松,南山驻兵,九死一生。你为何要支持马参军?”

“兵法亦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昔日项羽破壶沉舟,韩信背水一战,皆是让将士处于困境,这才激发了将士的死战之心!项羽和韩信都能做到,你怎知我做不到?”

马谡见魏延不说话,心中多了几分鄙夷:武夫就是武夫,读书少,能懂什么大道理?真以为我不知道当道下寨吗?

“诸位,可还有异议?”马谡傲然的扫视众人。

名气不大官职高的,就会绣最高官衔;不知名的就直接姓氏了事。

原本郭淮是希望张郃能调陈仓的兵来上邽的,但张郃却言马超将郿县的杨秋打成了乌龟,不敢轻易调走陈仓的驻兵。

“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击败汉兵,而是要让陇右的官吏知道,长安的援兵已经抵达了陇右,他们只需要坚守城池。”

“昔日赵括根据王龁的用兵风格,制定了对抗王龁的战术,却不曾想面对的不是王龁而是白起。”

而对于缺少骑兵的汉兵而言,连弩这种利器一但大规模装备军中,那将在对魏战场上,取得极大的优势!

上邽。

张郃将陈仓的防务交给费曜,又遣人去上邽通知郭淮,随后引苏则、夏侯儒等人,星夜兼程的赶往关陇大道。

郭淮语气一沉:“能统兵万人,必是诸葛亮器重之人;这是要抢街亭,阻断陇山北部的关陇大道。”

随后北上攻破赵都邯郸,兵围赵王于巨鹿城。

马谡见又是魏延在反对,顿时气急:“魏镇北,我刚才说了那么多,你是一句话没听进去吗?你分兵下寨,岂不是在分我兵势?”

“若是不驻兵南山,就只能当道下寨,可若当道下寨,魏军只需分兵绕过南山,就可令我军腹背受敌。”

魏延言语直接:“我不相信马参军能将地形勘查仔细。”

王赟蹙眉:“汉丞相参军马谡?这又是何人?”

陇右的惊变,让郭淮近些时日都没能睡好。

昔日长平之战,赵国临阵换将,将数败于王龁之手的廉颇替换成了新秀赵括。

“更何况,长安的援兵未必会走关陇大道,也可能沿渭水而来。”

片刻后,马谡又松开了剑柄。

郭淮冷哼:“不要小觑任何人。若是诸葛亮成功阻断关陇,陇右和凉州将被刘备掌控。如此功绩,不会亚于韩信还定三秦。”

别说驰援了,能不能及时筹备粮草都是个问题。

如此名将,怎么也得受青史嘉奖。

韩信未出世前,章邯除了被项羽打崩外,几乎是所向无敌。

“只是魏镇北方才负气而去,伯松是否要派人前往?”

诸葛乔笑道:“魏镇北善谋巧思,早已知悉我意,否则他也不会要求分兵立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