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起,是我孟达的时代!”
“我本扶风郡人,如今也算是衣锦还乡了!”
“刘备啊刘备,我助你得西川,你却闲置了我八年,若非孝直在汉中立了功劳,我连取上庸的机会都没有。”
“如今我只是初投魏王,魏王就让我取代曹彰坐镇长安,督两万雄兵。”
“比起魏王而言,你只是一介老兵,任人唯亲的狭隘之辈。”
“有我在长安,你休想出秦川!”
“我扶风孟氏,将自此崛起!”
孟达看向桌上的雍凉地图,不由豪气顿生。
曹魏境内的变故情报,如雨点般的向江东、荆州、益州等地传递。
“报!魏王曹操,病逝洛阳,世子曹丕继位!”
“报!曹丕解除了长安曹彰的兵权,令孟达、潘濬镇守长安!”
“报!夏侯惇病逝!”
“报!曹丕增兵司隶雍凉,雍凉境内,号十万之众!司隶境内号五万之众!”
“报!樊城曹仁引兵回宛城,烧毁了樊城及樊城外的全部渡口!”
“.”
成都。
汉中王府。
刘备急召诸葛亮、诸葛乔、黄忠、赵云、马超等文武议事,将各地的情报展示众人。
“曹丕竟然将防务重心自江东转移到关中了。”诸葛乔的眼神多了凝重。
天下智者所虑,大多相差无几。
诸葛乔能判断荆州一路难以再北伐,唯有出秦川才有机会;曹魏的智者同样能判断出刘备的战略意图。
孙权在荆州和淮南接连吃瘪,能打的宿将又相继故去,已经从第二势力沦为了第三势力了。
不论是比战略比战术,还是比人口比经济,亦或者比身份比地位比大义,孙权已经不配跟曹刘相提并论了。
“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虽然规避了夷陵之战的祸事,保住了大王麾下能征善战的将士,但也因此让曹魏选择了重兵镇关中。”
“想要出秦川取关中的困难度,已经远胜丢荆州败夷陵后的北伐。”
在诸葛乔细思的时候,刘备已经提出了心中的想法:“如今曹操已死,北方必定震动。”
“当趁此机会,出兵北伐,联合北方各郡反曹势力,一鼓作气打残曹丕。”
“诸位可有良计助我行事?”
黄权率先出列:“曹丕将防务重心由东面转移到西面,定然是想阻大王北伐之计。”
“北伐延时费日,一旦开战就无法轻易抽身,故而荆州防务是为北伐之重。”
“荆州之兵要提防孙权,不能轻动,大王可用之兵只有益州兵。”
“以益州目前可用之兵,即便有北方反曹势力相助,想取关中亦是难如登天。”
“故而我以为,要出秦川,不可操之过急!唯有稳扎稳打,以步步为营之计,方能徐徐图之。”
刘备摇头:“我年近六旬,也不知能再活多少年头,若不趁着北方震动时、能战之将尚在时举兵北伐,待曹丕稳住各郡局势,想再去关中就难了。”
黄权再劝:“大王千金之躯,岂能轻动?”
“北伐动辄数万人,倘若大王也如曹操一般在征战中染病,岂不是徒让曹丕耻笑?”
“为今之计,应当休战养民,以待天下之变,请大王三思!”
黄权说得直,刘备听着心头不是滋味,这不就是在说刘备只要北伐就一定会染病失败吗?
刘备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加重了语气:“曹丕有青、冀、幽、并、徐、豫、司隶、雍、凉等州。”
“若是稳扎稳打,休战养民,仅有益州和荆州的我,如何能比得过?”
黄权并未因为刘备语气的加重就停止劝谏,语气也变得更直接:“大王,你的志向是匡扶汉室,是为了让天下士民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如今却要拒绝休战养民,想让益州军民变得更加的疲敝,如此施政,如何能称得上仁政?”
“汉中之战打了几年,早已令益州军民痛苦不堪,如今又要以疲师北伐,置益州士民于何地?”
刘备本就是以仁行事,如今却被黄权质疑不懂施仁政,这火爆脾气当即就怒了:“黄公衡!国家大事岂能只在乎小利?若是休战养民后再战,今后北伐战事岂不是得打上几十年?”
“是一鼓作气,在几年内打完北伐大战为仁,还是让子子孙孙打上几十年的大战为仁?”
“你只知道我以疲师北伐会让益州军民痛苦不堪,可你难道不知道,这战事若是打上几十年,这益州还能有多少军民?”
“难道你要让益州的孩童,将来也要为了匡扶汉室征战一生吗?”
“我辈受些苦难,我们的子侄就能享受和平!”
“你以为我不想休战养民吗?你以为我不想在成都陪着阿斗读书习武吗?”
“我想!从天下大乱的那一天,我就无比的想要天下太平!”
“因为乱世,我数丧爱妻,长子早夭,两女更是沦为贼人妇,若我不想打,我完全可以带着我的妻儿去辽东去交州避祸。”
“可我不能逃避!若不能在有生之年定这天下大事,阿斗要征战一生,尔等子侄也要征战一生,益州的万千少年也要征战一生。”
“难道这就是你口中的仁吗!”
刘备一通怒喝,怼得黄权都瞠目结舌,显然没想到刘备今日的脾气会如此的暴躁。
其余想要劝谏刘备的也是纷纷闭上了口。
黄权刚才的直言踩到了刘备最不容亵渎的“仁”字上,别的可以忍,说刘备不仁刘备就忍不了。
眼见黄权的怒火也要上头了,诸葛乔连忙出列道:“大王息怒,黄治中只是心忧益州士民,不忍益州士民因为累年的军争而痛苦。”
“此乃仁德之举,当为诸君表率,只因情急之中言语有失,并非是在质疑大王的仁政。”
“黄治中,你与大王都是心忧天下士民的仁德君子,岂能因为何为仁的争吵而愤怒?”
“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话汉中王麾下众人都无器量修养?”
“不如都听我一言,若我说的不对,再争论如何?”
诸葛乔年龄最小,又是刘备麾下冉冉升起的新星,论身份论地位论战功,在场众人都得给诸葛乔面子。
刘备和黄权也不例外!
“阿乔,你来说说,此时是否应当北伐?”刘备见诸葛乔开口,语气也缓和了不少。
诸葛乔笑道:“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问问大王,若要北伐,何人为帅?何人为将?何人为参军?何人留守成都?”
刘备不假思索:“自然是我为帅,子龙益德等人为将,你可为参军,军师和世子留守成都。”
黄权一听,又要开口劝谏,但被诸葛乔抢先道:“大王,我认为你为北伐主帅,不妥!”
刘备眉头一蹙:“为何不妥?难道这成都还有比我更适合为北伐主帅的吗?”
诸葛乔拱手称赞:“若论为帅,别说成都,整个荆益都没有比大王更适合为帅的了,只是大王却不适合为北伐主帅。”
刘备见诸葛乔又是恭维又是绕弯子,轻斥道:“阿乔,有话你就直言。”
诸葛乔见刘备有了恼意,遂不再卖关子,直言道:“正所谓,王对王,将对将。”
“如今在关中坐镇的是叛将孟达,打个关中都要大王亲往,莫非大王认为,孟达值得大王亲往?”
刘备愕然。
诸葛乔先来句“王对王,将对将”,然后又反问刘备是不是将孟达也视为王来重视,刘备这还怎么回答?
说孟达值得亲往?
给孟达脸了?
说孟达不值得亲往,那就等于主动放弃了北伐。
“阿乔,你这是诡辩!”刘备有些气恼:“我要北伐,未必就亲自去打关中,让子龙益德去打不也行吗?”
诸葛乔摊手:“可万一曹丕宣令天下说‘我有孟达,足以抵挡’,这舆论一传,大王岂不是就平白无故的矮了曹丕一头?”
刘备被诸葛乔的诡辩驳得颇为烦躁:“好!我可以不当北伐的主帅!但是必须要北伐!”
只要你同意北伐,那我亲临前线你还拦得住吗?刘备暗暗得意。
诸葛乔负手而笑:“大王莫急,先回到最初的问题。北伐,何人为帅?”
刘备看向众文武:“我麾下英杰众多,难道还选不出一个北伐主帅吗?诸位,谁愿为帅?”
众人默契的低头不语。
就在黄权以为刘备会放弃北伐时,诸葛乔却又开口:“既然众人不言,那我向大王举荐一个北伐主帅如何?”
黄权惊愕抬头:“伯松你——”
诸葛乔却是示意黄权稍安勿躁。
刘备见诸葛乔要举荐北伐主帅,顿时高兴了:“阿乔,你直接说,谁适合当北伐主帅?只要是你推荐的,我都同意!”
诸葛乔笑道:“大王,这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可别反悔啊!”
刘备不知不觉的已经陷入了诸葛乔的话术陷阱,豪迈挥手:“我乃汉中王,一言九鼎,岂会反悔?”
诸葛乔见目的达成,遂指向诸葛亮:“我举荐的北伐主帅,乃是家父!”
刘备眼睛陡然瞪大:“军师要留在成都处理军政,筹措钱粮,如何能当北伐主帅?”
诸葛乔笑道:“处理军政,筹措钱粮,换个人也能处理,何必非得家父呢?大王,你不会要反悔吧?”
刘备盯着诸葛乔,不甘心地道:“军师未经战事,恐怕难当北伐大任!”
诸葛乔不假思索:“整个荆益,除了大王外,没人比家父更懂隆中对战略!”
“家父虽然未经战事,可这具体的征战之事只需能征善战的骁将去打。”
“家父是主帅,主帅是制定战略战术的,不是去跟夏侯渊一样修鹿角的。”
“除大王外,益州除了家父外,还有谁可为北伐主帅!”
诸葛乔环视一周,一一点将:“尔等谁若觉得有资格,可出来与家父比划比划!”
今天就一更,不加更了,有个推不掉的应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