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烧制瓷器,没有失败的官窑瓷!(1 / 1)

中午,天气有些闷。

赵辰吃过午饭,坐在亭子下乘凉。

院子里多了两只奶声奶气的小狐狸。

狐狸小的时候颜值还不太高,看起来憨憨的,像是小狗一样,越长大身材越苗条,颜值也就越高。

两个小家伙在不远处看着赵辰。

一只小狐狸胆子很大,就蹲在赵辰的旁边,明目张胆的盯着赵辰看。

另外一只小狐狸胆子小很多,躲在柱子后面,探出个脑袋小心翼翼的打量着外面。

那番样子,倒有些像是一部航海漫画里的驯鹿船医。

胆子大的那只狐狸是公的,也就是哥哥,胆子小的那只狐狸是一只母狐狸,是妹妹。

两个小家伙身上都是浅红色的容貌,四只脚有点黑,耳朵长长地竖起来。

养狐狸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味道,另外一个是野性比较大。

其实对赵辰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山村很多动物都是散养,比如猫、狗,就连鸭子都会自己找伙伴出去玩,然后按时回家。

赵辰在后院给小狐狸开一个后门,让狐狸平日里自己跑出去活动,完全没什么问题。

反正这座山上也没什么熊、老虎之类的猛兽,小家伙们都很安全。

“今天要处理瓷器,没太多空闲的时间。”

“明天烧窑的时候,给你们做个宠物窝出来。”

赵辰对两个小家伙们说道。

直播间的画面中,一座深山里的古朴小院,一个清秀的年轻人和两只巴掌大小的小狐狸,画面重叠在一起,颇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意味。

直播间的网友越来越多,渐渐地已经150多个人了。

他的账号推荐权重比较高,所以开播后,会有一些人在刷短视频的时候,会刷到他的直播。

不少人选择留下来欣赏。

赵辰回到炼制瓷器的地方,五方瓷坯安安静静的站在桌子上。

它们的表面细腻,因为只是修好的坯子,所以看上去黯淡无光。

不过仅是如此,大家也能看出这五方瓷坯的不凡。

它们的造型很大气,看起来浑然一体,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而后,赵辰小心翼翼的把这五方瓷器都抱到了屋内。

这是一处面积比较大的平房,里面摆着很多制作瓷器的工具。

“接下来,是制作瓷器的第五个步骤,捺水。”

“捺水就是对修好的瓷坯进行全面的清洗,目的是为了洗干净瓷坯表面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和上釉打基础。”

“作用就类似于手机贴膜之前,要把手机屏幕清理干净,然后用贴纸把灰尘粘下来。”

赵辰一边清理玉瓶上的灰尘,一边向网友们解释道。

干燥后的泥坯子是不能沾灰的,沾一点儿灰,都会影响最终的成品。

官窑瓷的要求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如此精细的要求,才造就了官窑瓷成为华夏瓷器的代表之一,更是惊艳了全世界。

华夏的英文是a,瓷器的英文也是a,可见在老外眼中,瓷器就是东方古国华夏的代名词。

【哈哈,和贴膜差不多,主播讲得很接地气啊!】

【这有真本事的民间手艺人,看着就是舒服!】

【真·华夏文化传承者!】

不少弹幕都是滚动起来。

与此同时,航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作为航州的地标性建筑,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上城区南星街道,总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平方米。

这座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事业单位,每年都有7-8万人进入到博物馆中参观。

除了承担保护文物的职责外,这座博物馆同样也会制作陶艺。

博物馆每隔两个月会烧制一批瓷器,一次开八窑,每窑放320件上了釉的绝好坯子。

今天,正是开窑的日子。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和几个烧制瓷器的手艺人在外面忐忑的等待着,除了这些人外,航州瓷器协会的副会长丁武也来到了现场。

“不知道今天能出几件成品。”

“能出十件就算谢天谢地了。”

“完美的官窑瓷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烧出来的概率太低了。”

“这次连孙茂海大师都亲自来烧,肯定有不少成品的。”

在众人期待的眼神中,第一个烧窑被匠人打开。

此时此刻高温早就已经停止,瓷器也冷却完毕。

门一打开,只见烧窑内的架子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一件一件深青色的瓷器,这些瓷器表面釉色明亮,泛着微光,一看就是不可多得好东西。

大家立刻兴奋起来。

接着,匠人们把瓷器一件一件取出。

为首两个人细细打量着这些瓷器。这二人一个是博物馆的烧制官窑瓷的大师孙茂海,一个是航州瓷器协会的副会长丁武。

每一件瓷器,都会先经过这两个人的手,然后再由其他匠人过目。

接连十几件,两个人都是看一眼就递给了后面。

每一件官窑瓷,都或多或少有些瑕疵。

有的釉色不明显,有的是瓷器身上有一个部位没有上到釉,还有的烧制过程中形状发生变化,还有些颜色不太对。

这些瓷器,如果只是用来做平常的使用,那完全没问题,甚至是手艺很高的艺术品。

但是,这些瓷器是南宋官窑瓷。

南宋官窑瓷,出品必定是精品,因为只有精品才能出现在世人的眼中。

在南宋的时候,修内司官窑为皇室烧制好瓷器,这些官窑瓷只能皇家使用,民间不得使用。

即便是烧制失败的残次品,也不会流落民间,而是全部毁掉。

修内司官窑有一个坑,叫做“窑坑”,里面全是砸碎的残次品,后来被考古学家发掘,这些瓷器都成了宝贝。

史书中也记载着相关的知识。

正是因为如此,后世凡是得到一件南宋官窑瓷的成品,那必定是价值连城的极品宝贝。

这个传统,南宋官窑瓷博物馆也在遵守,南宋官窑瓷协会更是如此。

没有失败的南宋官窑瓷。

只有成功的南宋官窑瓷,和一堆破碎的官窑瓷瓦片。

匠人们紧张的看着孙茂海和丁武。

就在这个时候,瓷器协会的副会长丁武忽然惊呼一声:

“呦,这件不错,胎薄釉厚,整天圆润,颜色深青,通体釉色铺满,没有一点瑕疵。”

“孙师傅,你这手艺厉害啊,这一窑就出了一件。”

听到丁武的话,孙茂海也是神色一喜,连忙看了过去。

对于一个多年专心于烧制南宋官窑瓷的手艺人来说,能烧制成一件完美的官窑瓷,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这种瓷器太难烧制出来了,规矩多,要求多,稍有不慎就是废品。

孙茂海接过这个花口壶,仔细的观摩着。

“这花口壶确实成了,而且属于难得一见的佳品。”

“已经符合展览的标准,过段时间举办的航州瓷器文化节,这壶也能亮个相。”

孙茂海满意的笑了起来。

周围顿时响起一片鼓掌声。

“不愧是孙大师,这么快就出了一件佳品!”

“大师真厉害!”

“上个月我烧了200件,全失败了,哎,南宋官窑瓷的要求真高。”

“第一窑全是孙大师的作品,说不定后面还有佳品。”

众人纷纷议论着。

孙茂海小心翼翼的把手里的花口壶递给了自己的徒弟,这件佳品会被好好地保存起来。

接着,他们继续观摩烧制出来的作品。

从普通人的眼光看,这些瓷器都很漂亮。

但是在专业的瓷器工作者的眼中,这些瓷器几乎都是残次品,并且不会流入到外界。

与此同时,天目山的乡村中,一个年轻人也正专心致志的在瓷器上勾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