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时。
不还是得打的血流成河?
然而。
现今推恩令惊现于世!
一切权力和利益的争端,将只在宗藩内部进行。
诸多旁支庶子注定会仰仗皇帝之推恩,进而去跟长房一脉打擂台。
皇帝什么都不用做!
最多就是偶尔站出来主持一下公道……宗藩内部的诸子之争,会让后世皇帝也能稳坐钓鱼台……
“夫子之推恩令,当为亘古国策也!”
李斯对于推恩令的崇敬态度,明显要远远高于五世而斩和降爵继承!
原因很简单。
宗藩所造成的财政负担,需要四代到五代,也就是百年之后,才会彻底爆发。
可宗藩倒逼中央朝廷,绝对要不了百年之后。
如果没有推恩令的话,估计二世继位就得出大乱子。
论轻重缓急。
显然还是推恩令更加重要些。
或许有人会说推恩令同样得时间久一些才能产生作用。
事实并非如此。
由始皇颁发的推恩令,具有最高法理性。
这代表着宗藩的内部,从今以后都无法铁板一块了。
等于从根本上断绝了宗藩生乱的可能性。
除非……
大秦的藩王中能出一个永乐大帝,仅靠八百府兵,从北平一路打入南京城。
简直是离谱到家了。
那这就不能怪许尚完善的藩屏制度有bug了。
孔明扶不起阿斗。
许尚自然也扶不起如同朱允炆一般的大秦后世皇帝……
但无论如何。
哪怕退一万步说。
宗藩真的造反成功了,天下也依旧姓嬴。
一盆菜翻来覆去的炒,反正肉都会烂在锅里。
总好比让奸佞篡国要强的多。
这时。
王翦想了想,道:“夫子,似乎推恩令不仅可以用在宗藩身上,对于异姓王李牧,以及食邑十万户的武成侯……好像都可以用……”
王翦此言一出!
李斯身形为之一顿!
嬴政也颇为意外……
扶苏则完全看不明白。
什么情况?
王翦这是要把自己也给推恩了?
旁侧。
忘尘子不由得在心中感叹。
什么叫聪明人!
王翦就是典型的:最为聪明的臣子!
毕竟就连同宗同姓的藩王都要接受推恩令,你王翦凭什么食邑十万户,却想独身成为例外?
是!
你军武王家确实打下了九州江山半壁!
但……
君不见,古今发生了多少屠杀功臣的案例。
太平本是将军定!
不许将军见太平!
王翦身为臣子的自知之明,是他此生最大的幸运。
“李牧无需推恩,老夫后续对他自有安排。”
许尚想了想,又转而道:“武成侯王翦确实得施行推恩,食邑十万户,功高震主,而且老夫之前曾说过王翦压下的欲望,全都会成倍反应在其子王贲的身上……因此,对军武王家施行推恩令,是非常有必要的。”
王翦:“夫子英明。”
王翦表示,当他听到夫子说李牧无需推恩的时候,他的心中忍不住咯噔了一下!
同宗藩王都需要推恩……
异姓王不需要?
这不对劲啊!
好在夫子转头又说军武王家是有必要施行推恩令的。
王翦立马在心中深深的出了一口气。
事实上!
王翦的直觉一点毛病都没有。
官方严格监管。
代表了想要达到长期规范发展的目的。
官方发现问题,又有办法解决,却依旧选择无视放任之。
那只能说明……但凡事情闹大了,就会立马进行迎头痛击的一刀切!
捧杀之!
注定不再有丝毫回旋之余地!
“……”
李斯同样敏锐的觉察到了关键所在。
夫子的一句话,便彻底决定了李牧的命运。
下一刻。
李斯赶忙补充道:“我认为食邑万户的一统勋贵功臣,全都应该进行推恩,一视同仁。”
李斯自己就是食邑万户。
正好处于压线的指标边缘。
没办法。
王翦都带头了。
老李同志肯定不能装作听不见,他自然也得紧随其后的表态。
既然臣子也要推恩。
那索性大家全都一起好了!
食邑万户以上的。
谁都别想跑。
“咳咳!”
嬴政清了清嗓子,他心中肯定是有些暗爽的。
夫子的推恩令国策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再有王翦带头配合。
李斯跟上附和。
那么不仅宗藩强横的问题解决了。
就连军武功勋势大的问题,也顺带着迎刃而解!
一箭双雕!
一炮双响!
嬴政肯定是非常高兴的。
“夫子和两位都言之有理,我回头定会共同向皇帝陛下请谏上奏。”
嬴政欣慰表态。
许尚见状却深深的叹了口气,道:“哎!小赵啊!这得罪人的事儿,你真是上赶着越干越多啊!以后记得出门把那个习武小友带上,不然老夫真怕哪天你叫人卡住了,那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推恩宗藩,不会有太大阻力。
因为商君对嬴族宗亲可比许尚狠太多了。
但推恩军武顶层勋贵,连带所有食邑万户以上的一统功勋……
用脚趾头想。
现今大秦食邑万户的勋贵不就那么几个嘛?
小赵上来就要带着门客属臣的意见,向皇帝请谏说大家索性一起推恩吧。
可想而知。
那些顶层一统功勋会是个什么反应……我谢谢你啊!
谢你八辈子祖宗!
这可不就是硬着头皮得罪人嘛!
“哈哈!夫子放心,只要皇帝陛下不杀我,咸阳城中就没人敢动我!”
嬴政一脸夫子请放心的表情。
惹得王翦和李斯都默默在心中偷笑。
许尚无奈摇头道:“好了,藩屏制度的人数增长与割据威胁,现在我们都解决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把郡县制尽量推衍至完美形态了!”
“嗯!?”
李斯闻言率先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把郡县制推衍至完美形态?”
身为当代法家的集大成者!
李斯对于郡县制的完善……
那绝对是老上心了!
问题在于。
现今的大秦郡县制还能怎么完善,不是已经通过陵邑制度和九品中正制补充了基层秦吏,外加封藩以镇地方了嘛?
难不成郡县制本身还能有尽善尽美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