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西方的恐慌 东风和西风(1 / 2)

在利培恩的总统办公室里,穆斯塔法夫妇商量,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从 7 到 14 岁的青少年男女中挑选出第一批 800 名佼佼者的留学生队伍。这一次的留学计划将由备受尊敬的珍瑶里夫人亲自率领。他们将背负着使命与期望,踏上前往梅西社区的征程。

这次留学之旅不仅仅是学术上的交流,更是为了给未来南部西沙哈拉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建设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这些年轻的学子们将有机会接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技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全球化的思维方式。

珍瑶里夫人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她将全力以赴地引导这些孩子们成长。在留学期间,他们将参加各种课程和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系。通过与当地学生的互动和合作,他们将学会尊重差异,培养团队精神,并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国后,这批留学生将成为南部西沙哈拉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中坚力量。他们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他们将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领导者,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目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这个留学计划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它承载着希望与梦想,预示着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期待着这些年轻人在海外求学的道路上茁壮成长,为南部西沙哈拉社会主义共和国带来新的活力与希望!

而此时的西方,却因为国际中立区的高峰论坛成功举办,陷入一种莫名的恐慌不安。

两百多年前,当时的伟大领袖,提到了中国古代的一句谚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这是毛泽东后来用“东风压倒西风”形容世界局势,即社会主义的势力相比资本主义的力量占了绝对的优势。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正是出自毛泽东第二次访苏期间所发表的一次演讲。1957年11月,在第二次访苏期间,毛泽东说出了许多至理名言。

这些名言中,既有形容世界形势的“东风压倒西风”,也有阐述共产党人革命工作精神的“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但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对年轻人的寄语。

1957年11月17日,在莫斯科大学礼堂中,毛泽东与中国留学生见面。看到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激动万分,在演讲中深情表达了对年轻人尽快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殷切希望:“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这些名言很快就传遍了神州大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然而1992年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一极独霸,显然西风压倒东风。东方大国韬光养晦,专守防卫,和平崛起的战略理念,一步步从贫弱走向强盛。

在2022年的斯拉夫人的兄弟内部争斗剧烈化之后,北方大国的军事化突飞猛进。

美西方虽然非常有心想要一下子完全拖垮并废掉北方大国,然后用集中强力压制东方大国。但是天佑东方和北方。在卓绝的斗争中,北方大国不但没有被击垮,反而越打越强,越打越高科技发展。最终使得美西方不得不,在持续的消耗和谋求谈判下去,来回踱步。

之后,东风和西风似乎平分秋色。大家的面和心不和。处处暗地里较劲。最为强烈的冲突是斯拉夫乱局,其次强烈的西亚,再次强烈的中北非。而西非的西撒哈拉就被遗忘了。直到2158年冲突再次爆发。

2187年,作为不阻扰苏丹和尼日尔美西方利益的代价,西沙哈拉人民终于换来了东方大国注入精神和物质力量的李氏集团主导国际中立区的一国三制度方案。

直到了2189年,美西方在非洲和全世界的其他地区掠夺资源孜孜不倦之时。他们猛然突然发现,李氏集团在小小的五百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居然创造了一个共产主义社会雏形。能源清洁,物质丰富。很快全世界面对饥饿风险的几百万几千万的青少年,他们不仅仅将被供养成人,而且是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未来目标的利他奉献性的人才。

这一股思想风潮,如同汹涌澎湃的浪潮一般,从那个神秘而古老的东方大国开始暗暗涌动,并穿越千山万水,最终抵达了这片位于西非的荒漠之地。共产主义社会的雏形,宛如一轮栩栩如生的初升太阳,正以其独特的光芒和魅力,冉冉升起。

在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上,人们目睹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正在悄然展开。这种思想风潮带来的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追求。它像春风拂面般,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希望之芽;又似春雨滋润,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里,共产主义社会的雏形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引领着人们前行。它所倡导的平等、公正、共享的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人们渴望摆脱贫困、压迫和剥削,向往着一个人人都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