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各怀心思(2 / 2)

夏侯信听得这个问话,也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或者他想要先揣摩一下曹操问这话的目的,眼下外面关于立不立丞相的事情已经是争论了许久了,而曹操自己的封赏也是一直都没有下来。

“叔父,立不立丞相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人反对,有多少人支持,以及谁支持,谁反对。”

“哦?那你以为谁会支持,谁又在反对?”曹操也是没有想到,夏侯信居然会是这么一个回答。

“反对者多是心念汉室之人,支持者多是跟随叔父征战多年的部属,以及渴望为叔父征战趋驰之人,只是他们却缺少了为叔父效力的途径。”

“哦?那你以为应当如何?”曹操也是没想到,居然会是这样,这次回来,曹操收拢了不少河北士人,这一举动却是引起了部分颍川士族的不满,对此,曹操也是开始着手平衡自己麾下的文官集团。

“叔父,寒门之中,也是颇有人才,只是报国无门,叔父何不唯才是举?”夏侯信也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唯才是举?”

“叔父,德才兼备者又有多少人?汉初陈平盗嫂受金,也并不影响他最后辅佐高祖平定天下,更是在后来诛杀诸吕,若是当初高祖用人也是一定要德才兼备,出身名门,那无论是樊哙萧何、还是韩信陈平,甚至于雍齿还多次背叛过高祖,可是最终却依旧为高祖所用,叔父不如就发布唯才是举令,设立招贤馆,如此一来,埋没于世家豪族之间的寒门人才也能够得以出头。然后派遣刚正不阿、清忠公正之人负责考察来访人才品行才能,给出评价,叔父到时候也可以量才录用,授以官职。如此一来,叔父也不用担心无人可用。”

“哈哈哈,好,此事不错,回头我和文若他们商议一番。”曹操听完了大概意思之后,立刻就明白了夏侯信的想法。

“只是叔父,还应当加强这些人的监管,莫要让他们做了伤民害民之事。”夏侯信最后还是说道。

“此事自然。”

就在这时,有下人来报说是饭菜都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席了,曹操也是起身,带着夏侯信去用餐。

过了几天,曹操的官职封赏还是没有下来,可是曹操却一点都不着急,反而开始发布了唯才是举令,命崔琰负责,让这道命令在自己治下,甚至是荆州、西凉、巴蜀等地传播,不少寒门士子,一些郁郁不得志的人都开始朝着许昌赶来,以求能够凭借自己所学一展所长,从而谋得一官半职。

初时,那些反对的人还没有在意,可是当一个个寒门士子不断的充实到各个基层的时候,这些人才回味过来,虽然可以设法拉拢,但是这些位置终究比不得自己家中的人去担任的好。毕竟自己这样的家族,家中的底蕴也是极为深厚,族中子弟才学比之那些寒门也更是出众。

于是便有人上书提议重开月旦评,说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鉴别人才贤愚,为国举贤,并且推荐了杨修为主持,一时之间也是搞得轰轰烈烈。对此,曹操也是不置可否,因为曹操根本就不会受到月旦评的影响而对其中品评出来的人选授予官职,更是觉得这种方式不过是一小撮人的结党营私的手段,也算是士族对于唯才是举的反击。

夏侯信则是从月旦评的上等、中等这些评价中,看出了一些九品中正制的影子,只不过眼下也只是小打小闹罢了,毕竟在纸张的质量没有提升,印刷术也没有出现的情况下,知识的传播也是极为的困难,想要进行大规模的科举也不现实,因为人才绝大多数都是世家培养的,书籍这些知识的传承也都掌握在世家的手里。

曹操的封赏还是没能僵持下去,有人反对,自然也是有人支持,而且看着月旦评根本无法对曹操产生影响,一小部分人就开始转变的立场。人总是这样,趋利避害,当风向开始变化的时候,总是悄无声息的,等人们发现,回味过来时,却早就已经来不及了。

僵持了差不多一个月之后,刘协也只能是捏着鼻子同意了这些人的请求,准确来说,是遂了曹操的想法,废三公,设丞相,君臣之间也是上演了三请三让的戏码。

没办法,做人么,得谦虚,哪怕这谦虚仅仅只是装的,毕竟这样的方式也能够让自己看起来不是那么的强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