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皇帝的好帮手与时变化,不断修改的儒家(2 / 2)

【我们有上帝视角,自然知道春榜上的人,均有经世致用之才。会元宋琮据《明实录》记载:宋琮存心仁厚,审判定罪公正,名重于朝。官高至太仆寺卿。

榜眼尹昌隆官至礼部主事。敢于直面劝谏皇帝的过错,据《明史》记载,成祖因高煦从战有功,许以为太子,高煦的亲信淇国公丘福等劝帝立之。尹昌隆等人劝谏。

探花刘仕谔因复审的试卷“不行明白,用笔批直,有惑圣览”被发配威虏充军。四月初二,又恩赐调回,刘仕谔被降为鸿胪寺司仪署丞。不久,又遭到御史的弹劾,终被杀。

可以看出这些人入仕后都是有所作为,更加说明春榜所选取的人都是有真才实干的,这并非是南人为主考或北人为主考导致。

科举作为一种选官制度,目的是为选拔真才实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士。从春榜的代表人物入手,发现他们皆不是庸才。

所以洪武三十年的这场“南北榜”案另有蹊跷。】

<状元陈?是最惨的状元吧,直接被处死了[捂脸]>

<老朱宝刀未老啊>

<老朱让他们重阅卷子的时候,还让榜眼和探花也参与进去的,结果探花刘仕谔个憨憨还是选的南人,而榜眼尹昌隆就很懂的选了些北人[吃瓜]怨不得别人是第二名啊>

<前三都不是简单人物,起码背后有高人指点>

<儒家…为什么屹立这么久,就是因为“你想要的模样我都有”[狗头]>

[秦始皇帝嬴政:儒家倒是能屈能伸

[汉高祖刘邦:哈哈哈哈,政哥,在儒家这方面朕和你想法一致

[汉武帝刘彻:朕看重的便是儒家“合朕心意”

[宋宝元二年苏轼:想知道榜眼和探花都好好的,为什么状元会死?既然排除了舞弊,那还有隐情?

[明洪武二十九年朱樉:朱棣你还真许诺你二儿子太子位了啊!你这要置我高炽侄儿于何地?!

[明洪武二十九年朱棣:你看清楚,这是《明史》说的,《明史》蛮清修的,能有多少真话,这也信?

[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朕忍你们明朝皇帝很久了!你们家的史书我们可是认认真真修了95年!!!

[明正德帝朱厚照:哇,那惨了…

[明嘉靖帝朱厚熜:修了近百年,你们是自卑吗

汉元狩五年

刘彻见光幕调侃儒家,不由大笑,又想到“尊儒术”是自己开始的,轻咳一声。

“哎,不阻扰朕出兵,打匈奴的儒家就甚合朕心意!”

董仲舒正在教书,教的便是《公羊春秋》。

底下的儒家学子见光幕如此说,脸色俱变,恨不得拔剑怒斥。

不过,董仲舒朝他们摆摆手,让他们安心坐好。

董仲舒抚着胡须,眼睛露出精光,未来的儒家肯定是要跟随帝王变化而变化的,只要儒家的地位不倒,光幕的调侃又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现在俨然是儒家的领头人,他为此自豪了许久,因为是自己使得儒家达到了这个地步!

何况,光幕也没说错啊,高祖时期叔孙通为了使儒家进一步发展,与时变化,才有儒家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