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听了于敏中的话,不咸不淡的说道:“这是扬州送来的卷宗,还有,你不是没有看过《一柱楼诗》吗,这本就是的,你也好好一一核对,仔细看看是否有偏差!”乾隆说完向一个太监一指,那太监赶忙从御案上取过,转递给于敏中,于敏中无奈之下,只好再次认真翻阅起来。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文人,被牵涉到这种文字狱的案件之中,大多涉案之人,都是被人挟私报复,无中生有,栽赃陷害所致,有的字面意思说不通,就用字面的谐音来诬告,诬告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告一个准,因为每个官员都知道,如今的乾隆皇帝对于文字案可谓是零容忍,在此巨大的阴影下,各地的文人书生,也失去了以往的活跃,就连青楼吟诗作对时,也都谨小慎微。
于敏中心里明白,乾隆对于文人这种近乎病态的严苛,一方面是因为大清问鼎中原,背后不准有人质疑其中的正统性,另一方面就是,如今的乾隆高瞻远瞩,避免国内民族对立,于是严厉打击对本朝心有怨言,对明朝仍有眷恋的文人书生,从民族政策上避免重蹈元朝的覆辙。
眼下这桩案子,于敏中本想从中找一两处破绽,也好为已故的徐述夔开脱,可是看来看去,却丝毫找不到辩解的理由,那徐述夔对大清朝的怨怼之心,跃然纸上,从哪里下手呢?于敏中早已看完所有东西,可一时还未理出头绪,只好装模作样的继续翻阅着。
乾隆看了一眼于敏中,冷笑道:“仲常,朕好像大你三岁,这么久了,还没看完吗?难不成你的眼力还不如朕?”
“陛下目光如炬,臣岂敢相比!”于敏中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东西谨慎的放在御案之上,接着说道:“陛下,臣刚才看了一遍卷宗,徐述夔确实对朝廷颇有不满,其中之意,确实无从辩解,即使徐述夔在世,面对指证的犯忌之语,也会哑口无言,可臣觉得,这蔡家或许早就知道其中之由,可是为了这几亩地才来报官,也难免有挟私妄行指摘,思图倾陷之意,蔡……”
于敏中正想继续说下去,一旁的和珅笑着开口道:“于大人所言积是,徐述夔当年应试之时,就因为蔑视朝廷,目无君主,答卷之中也夹有犯忌之语,因此才遭禁止应试的处罚,奴才以为上次皇上过于宽仁,皇上的仁慈此人不仅没有领会,反倒助长了他的脾性,奴才以为这次绝不可宽恕,必须严惩,以儆效尤!”
乾隆听后,面带笑意开口问道:“严惩?怎么严惩?说来给朕听听!”
和珅摔了两下马蹄袖,直接跪地答道:“奴才……奴才以为,徐述夔罪当其首,负责刻印装订的其子徐怀祖次之,此二人虽然已亡故,但不可不罚!”
和珅说着,又用余光打量了一下旁边的于敏中,发现于敏中虽然不动声色的立于一旁,从轻轻抖动的眉梢间,也不难发现心于敏中那心中的愤懑,和珅心中甚是得意。
和珅说着说着,停了下来,乾隆不悦道:“继续说下去。”
和珅听见后,赶忙接着开口道:“此父子二人,尽管身已亡故,仍需开棺挫碎其尸、枭首示众。其家族,年16岁以上者,皆处斩,15岁以下男丁以及女子,皆付给功臣之家为奴;”
于敏中听到如此严厉的处罚,正准备开口说话,一旁的乾隆舒了口气,还开口嗯了一声,于敏中赶忙合上微微张开的嘴巴。
乾隆面露笑意,开口道:“和珅,起来吧,这样处罚还不够,那些为其写传、写序之人也不可放过,还有那些暗通款曲的官员也需一并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