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错把汉骑当英灵 愿镇边关再百年(2 / 2)

赵歧说完这句话,气色肉眼可见的衰败,脸上更是隐隐浮现一抹黑色,继续断断续续的道:“吾...空活八十有余,一生...食汉禄...六十年,并未有太多...作为,如今...吾...大限将至,请...转告家中...老仆,吾愿葬身...此处,镇守...边关...百年,以还...大...汉...之...恩...”说罢,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大汉凉州敦煌郡现任太守,就这样拄着环首刀,站立在此处,目视远方的绿洲,再也没有了声息。

“郡守大人?”都尉看着眼前的赵歧,感觉不对,轻声呼唤却无半点回应,便伸手探向赵歧鼻间,结果全无气息。随即一声惊呼便跪了下去。

等张飞带着一队亲卫爬上山丘,看到的就是在仍然拄刀站立着的赵歧周围,两百来敦煌郡士兵跪地哭嚎的场景。

赵飞看着眼前一幕,也是心中发酸,等敦煌都尉将事情讲了一遍,特别是听到老郡守愿埋葬此处,镇守边地的遗愿后,张飞亦是恭恭敬敬的对着赵歧的尸身拜了三拜,然后立即将此事以八百里加急报往洛阳。

等朝堂接到消息后,众多朝臣也被赵歧此举所震撼折服,最后在何彧的提议下,没有任何阻力的通过,将赵歧灵位供奉英烈祠,追赠赵歧为太尉,封龙勒亭候。因赵歧之子早逝,荫其孙为议郎,并由朝廷派人前往敦煌阳关边地,将赵歧葬身的小山丘按照大汉亭候规制重新修整,自此此地往后百年,绿洲扩张,水草丰美,气候怡人,吸引不少各族牧民定居于此,渐渐修筑起一座县城,似乎冥冥之中,真有这位老郡守的护佑一般,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只说张飞救援了老郡守一行人后,留下百人护卫往敦煌而去。自己却率领着剩下的突骑营直冲阳关而去,只一战便将围攻阳关的鲜卑军杀得大败,几乎将这支鲜卑军杀尽,只余宴荔游带着不足千人杀出重围,向北逃窜。张飞恐宴荔游继续为祸敦煌,但又担心阳关剩余的三百残兵无法镇守此地,遂留下一千人马交由阳关都尉班异指挥,自己则是率兵继续追杀鲜卑残余。

不料第二日,与宴荔游约定,前来支援宴荔游的鄯善国一万二千大军抵达阳关。鄯善国领军将领乌尔丹眼看阳关关墙崩塌好几处,肯定防不住自己麾下大军,遂贪婪之心大起,想凭借麾下大军将阳关拿下,到时候在自己姐夫-鄯善国国王跟前也能风光一把,更能让国内对自己靠着裙带关系上位不齿的大臣闭嘴。

遂不顾顺军而来的两员副将反对,让八千步卒前往攻打阳关,自己则率领着四千骑兵向着一千突骑营冲锋过去。

pS:赵歧,字邠卿,京兆长陵县人,东汉末年官员、经学家、画家。是当时朝堂公认的文武双全的大臣之一,晚年多次任职太常、太仆之职,更是在185年,年近八旬的年纪远赴边关,任职敦煌太守。就连曹操东迁朝廷至许昌,任司空时,都首先要推赵歧。正史记载赵歧201年去世,年过九旬。但其因是非士族出身,因此并不被西晋时受九品中正制影响的史学家陈寿看重,与前文提到的杂学大佬薛悌一样,连生卒年都没有详细记载。但其所着,在历史上有名的《孟子章句》乃是最早的《孟子》注解,在当时非常流行。

这也是作者心目中的真正汉臣的样子,并不是被历史吹出来的名将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