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三章 梳理(1 / 2)

深渊子嗣 贪婪代言 2658 字 6天前

走在回到原本城市的森林中,耶和华思考着自己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

原本按照计划,就算自己没有回归宇宙意志形态,以自己对意识能力的掌控,而这个游戏对意识能力兼容来看,自己依旧可以快速结束游戏。

之前之所以那么“磨唧”,纯粹就是耶和华不想回去那么早。

呃……回去还要面对奈薇和红月这两个家伙,想想都头疼。

仔细想想看……自己也不是什么令人讨好的角色,为啥这两个家伙非要像无聊的言情小说那样老是纠缠着自己,真是不能理解。

自己也不应该是什么恋爱情节中的主角,为啥这种离谱的事偏偏就是被自己遇上了呢?

唉……要是那两个家伙不在,哪怕自己是以真正的人类,而不是所谓的“被蒙骗的宇宙意志”的身份也好啊。

察觉到自己思绪游离了,耶和华晃了晃脑袋,将思绪重新集中会对这场游戏接下来的安排中。

“边走路边像正常人一样思考还是一如既往地容易让人分神啊……”

耶和华没用意识计算机来思考,虽然效率非常高,但也会让“思考”本身变得毫无意义。

太过依赖某种东西,即使自己就是它,也会让自己逐渐生锈的。

这就是为啥明明成为了宇宙意志,她依旧要像普通人一样说话、思考。

就像明明耶和华人类记忆中的科技已经很发达了,一个科学家依旧要有熟练拿起烧杯的基本功。

再说……这能力回到原本世界后,也是用不了的,而她也不打算用。

这个,我们之后再说。

想了想,耶和华决定先找个地方坐下,安排好接下来的行动再继续走。

左看看右看看,没找到合适的地方,耶和华干脆使用林地学识给自己弄一个。

耶和华清了清嗓子,开始歌唱林地之声。

这是沟通林地跟这里的其中一个媒介,通过声音,让林地的东西在这里得到合理化。

而只要对林地学识有深刻了解,那么就可以别出心裁地将林地学识编辑成歌词,通过改变音节、发音部位、语言、顺序、节奏、歌词等,就可以制造出不同的林地产物。

至于更深刻的原因,已经说过了,就不说了。

身为林地的宇宙意识,她就是林地本身,自然的,她也是林地学识本身,所以给自己弄出一个可以坐的地方,简直比动一动手指还要简单。

她有很多的手段将其表现出来,不过那对于这个游戏就太不平衡了。

总之,耶和华现在只想让自己看着更加“正常”一些。

空灵的林地歌声从她嘴中飘出,然后开始影响周围的事物。

这歌声除了耶和华,没人能听懂,自然也就不需要什么歌词之类的东西,如果她有意,甚至可以凭借歌声摧毁一颗星球。

这点倒是在之前的试炼副本中得到了体现。

只见周围的落叶,一根根褐色枝芽长了出来,很快就编制形成了一把结构简单但结实的木椅。

这就够了,没必要整出什么新奇的玩意。

林地学识和意识体系都是属于她的东西,两者的区别有点类似有机物和无机物,虽然都是自成一派,但根源都是一样的。

林地学识跟“有机物”的关系比较近一点,所以,在接触到它之后,它无时无刻不再尝试着让人类的自己重新回归宇宙意志,使用它产生的那种“不会害自己”的信任感和熟悉感就是这么来的。

耶和华转身,抬起尾巴,然后坐在了椅子上。

那么,是时候开始安排接下来的行动了。

首先,最重要的是,审视当前的局势。

于是,耶和华从系统中拿出了她一直带着的笔和笔记本,打开笔记本,在空白处的中央区域写上了“局势”两个字。

嗯……想要对局势有清晰的了解,那么横向以及纵向思维,包括“层层剥茧”思维都很有用。

于是,在左上角,耶和华写下了接下来要使用的思维方法。

而思维导图则是有效的记忆手段,这可以让耶和华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且思维导图本身也可以强化对思考事物的短时记忆,对于未来要做的事情也能更加清晰。

然后,他把“思维导图”这四个字也写在了左上角。

那么,开始思考吧。

首先,从“局势”两个字上下手,“局势”二字有至少两种主要意思:对事物发展趋向的描述,以及规模、格局等等。

而现在,“局势”二字毋庸置疑对应着第一种意思,也就是对事物发展趋向的描述。

这句话的重点自然就落在“事物发展趋向”,而“描述”则是对应字词的性质,“的”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结构组词。

那么,同样的,开始分析这个重点。

这里可以用横向思维法分析。

所谓的横向思维,也就是和发散思维类似,也就是列举跟思考事物有联系的浅层性质。

比如思考一个瓶子组成,用横向思维的话,瓶子首先由“瓶子”两个字的名称,其次是描述它的颜色,然后形状、功能、品牌、类型、材料……

由于需要对这个瓶子进行大量的描述,因此就跟典型的外貌描写差不多,但并没有特别深入去涉及每一个描述。

于是,耶和华在笔记本上先画出横线,写下“意义”二字,便将先前关于“局势”二字的意思又在“意义”的基础上写了下去。

紧接着,才在“事物发展趋向”这一行字拉出很多的线,写下了“影响”“涉及事物”“导向”这三个词。

考虑到很多东西其实并不需要太过详细,耶和华就没有浪费时间继续横向思考更多的联系概念了。

那么,接下来,该用上纵向思维了。

跟横向思维“遍地开井”的方式不同,纵向思维则是“只挖一井”,也就是对一件事物的联系概念进行深层思考。

就比如先前的瓶子,横向思维将它描述了出来,而纵向思维则专门盯其中某个东西。

比方说,“结构”这个概念,从外表来看,它的结构组成是什么样的,是玻璃,还是金属。

然后,进一步思考,是组成这种大体系物质中的哪一种,是玻璃钢,还是碳素钢。

然后再进一步思考,构成这种物质的又是什么,是什么分子。

构成这种分子的又是什么,是什么原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范德华力)又是如何。

原子的结构又是什么样的,平面还是立体,其中是什么样的立体,什么样的平面。

再继续思考,则有单颗原子的结构,多少质子多少中子多少电子,是基态还是激发态……

虽然有点离谱,不过只是为了举例。

耶和华把目光首先投放到了“影响”这一栏。

用纵向思维拓展,则有“过去对现在的影响”“现在对未来的影响”这两个概念。

继续拓展,看向“过去”。

过去有什么、怎么了、为什么,耶和华同样写上。

然后看向“有什么”。

这需要从整个游戏进行分析,首先过去“有什么”,也就是参与游戏的事物。

而游戏,则有玩家、环境、规则。

过去有是游戏,也就是现在还在进行的游戏。

那么过去的游戏有什么玩家、环境、规则?

玩家的话,则是什么样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