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主动请辞(2 / 2)

此番班师回朝,按照功劳赏赐,袁洪恐怕难以避免得到丰厚的回报。毕竟,他已经官至一品,若要再进一步,便只有封侯这一条路可走。而此时的朱元璋年事已高,自然会为他的太孙朱允炆考虑未来。一个手握重兵、又与新皇毫无关联羁绊的公侯,无疑将成为朱允炆来日难以驾驭的巨大隐患。面对这样的局面,朱元璋不禁忧心忡忡,开始思考如何应对这一潜在威胁,确保大明江山的稳固传承。

面对这样的情况,按照朱元璋的性格来讲,如果班师回朝之后,无非只有三种解决办法

第一种方法便是一切照旧,按照以往的惯例对其进行封赏。而后,可以将他分封到远离云南且距离京城极远的大西北地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除他后军都督这一重要职务,还能让他以侯爵的身份辅助当地的藩王镇守边疆。如此安排,既能体现朝廷对他的恩赐和信任,又能确保国家的边防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同时,这样的处置也可以避免他在京城或者其他要害之地继续发展势力,从而对朝廷构成威胁。这种方式虽然看似温和,但实则深思熟虑、一举多得。

第二种方法则是不给予他封赏。毕竟,袁洪的年龄已经不小了,最多只能继续担任后军都督这个职位几年而已。最终,必然需要换上新的人选。等到他解甲归田之时,再由新皇帝赐予他一个徒有虚名的公侯爵位,就如同蓝玉被封为凉国公那样。这样一来,既能让袁洪得到一些荣誉和地位,又不会对朝廷造成太大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避免因封赏不当而引起其他将领的不满和嫉妒,维护朝廷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这种做法虽然看似有些圆滑,但在政治上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可以有效地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最后一种做法就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了,尽管出发点都是为了朱允炆着想,但这样做势必会引发朱楩的强烈不满,甚至可能导致朱楩和袁氏一族心生怨恨。具体来说,就是先赐予袁洪他所有能给到的最高封赏,然后再像先前清除国公那般寻找一个罪名,将其赐死。这种方式虽然看似果断利落,但却容易留下隐患,毕竟人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往往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而且,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让其他势力对朱允炆产生忌惮之心,从而影响他的统治地位。因此,这种做法需要慎之又慎,否则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好在袁洪自己想出了第四条路,他什么都没要,这也是朱楩此前和他探讨过的,是等班师回朝再请辞还是南征之前就请辞,最后两人也没商量出来,而今现在,他还是决定在南征之前就请辞,一来把请辞这件事作为给他的奖赏,二来也就不用再去担心自己的军权是不是过大了。

朱元璋感叹“老袁呀,你都已经快六十了呀,当年跟着我起义的时候还只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现在连你也老了。”

袁洪听着朱元璋回忆起过去,眼眶也跟着湿润起来“是呀,陛下,转眼间我们都老了。”

两人又回忆起了当年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的往事仿佛历历在目。他们回忆着年轻时如何奋起反抗蒙元的暴政,如何勇猛地攻打张士诚,以及如何机智地击败强大的陈友谅。这些回忆让他们沉浸其中,感慨万分。

在朱楩和朱允炆的陪伴下,时间悄然流逝。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午后的暖阳高照,他们一直沉浸在回忆之中。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战斗都被细细品味,仿佛重新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更是对过去的致敬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