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这个讲武堂的设立便刻不容缓。
保乡军中那些表现出色的士兵可经上级推荐,来这讲武堂进修数月,在这里他们会学到一些基本的战术与军事素养,使其具有初步的指挥能力,通过结业考核后再下放至军队,成为一名低级军官。
如此一来,即便不打仗,保乡军的低级军官也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新鲜血液。
这只是讲武堂设立的初步计划,待后期还可从民间吸纳愿意从军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员,毕业后亦可安置在军中基层。
当然了,这军校的框架搭起来,但师资力量又该如何解决。
在一点上,大将军徐晋亦是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在前期先以军部的名义聘请保乡军中一些战斗经验丰富的中高级将领作为教官,此些人可以领到讲武堂的特殊津贴。
另外,像明军的一些降将也可以拿来用一下,毕竟此些人虽然战败但原因却非常复杂,其还是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的,否则又怎可能统御数百乃至数千的兵马。
徐晋深谙“拿来主义”,只要能用的.能提高己方实力的都要拿来用。
他甚至已经派人去跟那些夷商沟通,希望借助后者的渠道来为保乡军聘请一些洋人教官。
要知道在火器战术上,欧洲军队还是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尤其是炮兵一途。
如此,博众家之所长,才能让保乡军的兵员及军官素质碾压明军与鞑子。
除了讲武堂的设立之外,广西境内军民已联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建设行动。
“要想富,先修路!”
这句从大将军口中讲出的话已经被无数人奉为金石良言,岭南地区本就多山地,道路崎岖无比又多阴雨,不但使士兵们会行军困难,就连行商之事都大受影响。
老百姓的出行更不用说了,去一趟府城简直能要半条命。
于是,在徐晋的指示下,户部.匠部.卫戍军及战俘营这几方立刻紧锣密鼓的行动起来,调集人手.筹集物资忙的不亦乐乎。
初期计划是准备在安南与太平府之间修筑一条驰道,此路除了要运输运送铁.煤.粮食等物资外,还要起到商道的作用。
战时,还要具有行军的功能,一旦安南有任何异动,保乡军便可以雷霆之势迅速扑灭。
因此,这条驰道对于宽阔度与平缓度有着很高的要求,许多地方甚至要以铁索搭桥,在这山林险地中施工的难度而知,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当之大。
这种活儿首当其冲的自然便是战俘营中的那十多万劳改犯,此些人基本都是明军的降兵败将,专门用来干苦力的。
当然了,这么大的工程自然也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在各县吏员的号召下,思明.太平.镇安亦有五六万的百姓愿意帮忙修路,毕竟这路修好了对大伙也有好处啊。
先不说出行方便很多,就算做点什么小生意也不用再翻山越岭了。
而民间的运商群体更是出钱的出钱.出人的出人,对这修路一事大为赞赏,要知道他们这些靠运输为生的群体从此事上获得的利益是最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