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地方后他发现,原来只要打着自家三弟妹的名号,要敲开县令大人家的后门,并不难呢。
阿旺看了秦瑶一眼,见她颔首,冲孩子们点了点头,“完成晨练,吃了早饭就去。”
秦瑶的到来,刘大福并不觉得意外,她刚坐下,他就问:“你来找我干啥?”
刘仲心里有点慌,见县令大人啊?他光是想想都腿软。
秦瑶唉的叹了一口气,恭维道:“我到底年轻,没什么经验,这次一下子要来那么多人,还都是咱们这地界有头有脸的,没有大福叔你这样一位有经验的长辈坐镇,我这心里都没底呢。”
不过多余的烛光也没有浪费掉,刘大福家的院子被烛光映得亮堂堂,看着叫人心里舒畅。
秦瑶嘱咐:“注意安全,别去太久了。”
刘大福点头,拿了盘洗干净的野莓过来,“尝尝,今早老大他们从山里采回来的,酸酸甜甜,你们这些小姑娘最爱吃。”
刘仲已经做足准备接手,却还是被沉沉的木匣弄得踉跄一下,急忙弓步用膝盖垫住重新抱紧,这才托住。
宋家下人领他去到宋夫人面前,刘仲眼皮都不敢抬一下,生怕人家觉得冒犯,信亲自交到宋夫人手上后,马上就要撤。
这才笑问道:“大福叔,您看这月初八,让宋县令他们过来怎么样?”
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样沉。刘仲心头奇怪到。
秦瑶不得不上心,天天跑田里查看秧苗的成长情况,以便提前通知宋章带领大部队前来。
秦瑶回到房间,把要给宋章的信写好,吹灭烛台,也睡下了。
这些从织机中织出来的锦缎,是家中重要收入之一,根本不舍得停下。
秦瑶好奇问道:“县令要带人到咱们村学习参观怎么种稻的事,村长已经告诉你了?”
二郎道:“我明天要叫上小来福一起。”
但要是借此机会多结交到几位里正,也不亏。
兄妹四人应好,排队洗漱完,回屋上床睡去,养足精神,明日好进山玩。
“二哥,记得一定要亲手送到宋夫人或是宋县令手上。”秦瑶叮嘱道。
这次宋章还托人捎了口信过来,嘱咐秦瑶提前告知刘家村分插时间。
秦瑶也不客气,拿了几颗放进嘴里,酸甜多汁,比想象中好吃很多,忍不住又多吃了几颗。
于是,收好这份信后,刘仲满怀忐忑的进城去了。
两个丫鬟抱着木匣,略有些吃力的交到刘仲手上。
在田里看了看秧苗情况,便朝村里走去。
届时他要领着各村镇的人过来一起观摩学习他们的种植技术,打算在来年全面推行七成粗耕三成细作的种植模式,提高全县粮食产量。
秦瑶早料到他想结交,两人一个抛梗一个接梗,几句话就把接待流程谈妥了。
当然,天色昏暗,夜间织布也会比别家更废灯烛。
宋夫人说:“这是我家阿弟欠秦娘子的东西,本来想着这两日让人送过去,但你既然来了,正好叫你先带回去,免得秦娘子久等。”
刘仲应了声:“好嘞。”便告退了。
走出宋府,回头一看这白墙绿瓦的高大院落,一阵恍然——这就是宋县令的家啊,果然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