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场婚宴,不亚于办一场盛大的晚会,婚期前一个月就得开始忙活。过去的婚宴,酒席在家里摆,桌椅、碗筷……得全村儿借去,桌子、椅子、碗、碟……底下或写或刻上主人家的字号(几乎每家都有自己家独一的字号,有的还是自创的,字典里找不到那个字),借的时候要登记,还的时候也要登记,以免弄丢。左邻右舍的院子也成了婚宴场所,亲朋好友家也成了临时宾馆,借给新郎家远道而来的亲戚住宿……一家人有喜事,全村沸腾,热闹非凡。一切仪式也在家里完成,简直是把每个人都变成演员,把每个人的才干都发挥出来,有主婚人,有媒婆,家庭主妇们变身成了厨师,还有专门管收支账目的“会计”……策划、社交、厨艺、会计……一环扣一环,一家有喜事,全村人动起来。
送亲队伍午饭头天晚上在新娘家吃,结婚当天晚饭则在新郎家喝喜酒。
如果父亲在,父亲要跟送亲队伍一起去新娘家,父亲不在,就只能由兄弟或堂兄弟或表兄弟代替,萧泰棠是小舅子,在姐姐的婚宴上就成了坐主宾,因为他还年轻,由他代替父亲的角色,曾欣蓉未免有些忧虑,好在两个村离得近,也好在萧泰棠有文化,一般场合都能应对。
迎亲队伍一走,新娘家就变得冷清起来,女儿刚刚出嫁,曾欣蓉就开始思念了……
原本小舅子是该喝点酒的,可萧泰棠出发前母亲一再交待他不要喝酒,再说他也还年轻,离成年还有一年半,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婚宴上他果真滴酒不沾,新郎来敬酒的时候他则以米汤代酒应对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