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遇袭(上)(1 / 2)

李芗泉挥挥手,让人将其轰了出去。伍思成冷眼看着会场,在场的武臣九人,只有谭如晓、申屠吉宏、曹七是出自长宁军一脉,那王散只能算半个,最近也唯李芗泉是从,朱雀军要有所计画,长宁军旧部是很难左右得了的。而这等军机大事,他这个文臣其实基本上插不上嘴,哪怕他内心也是希望朱雀军能增援凌霄城的,如果陈再兴在,还能略长一些谭如晓等人的声势,这知州却看起来公正,其实将陈再兴赶了出去,又少了一个敢替长宁军说话的人。

李芗泉端坐着,虽然把场面给镇住了,但他一时半会还没有做出决定,于是也看看众人的脸,想找出点答案。行事就怕有争执,还是不可调和的那种,他刚才轰出陈再兴,其实也带了点私心--就是伍思成理解的。

眼下,被扫了脸的张靖一系,肯定是反对救援的,不用再问了,于是,他将脸转向王江。

此刻的王大郎,正紧锁着眉头,见李芗泉看过来,眼神忙躲向一边,他也没有想好到底该如何做。李芗泉只有将眼光看向刘黑七、周志高:“你们二位有什么要说的吗?”

这二人平时有些大大咧咧,要他们做什么事,那自然不在话下,但二人皆是降卒身份,对决策之事,甚少掺和,又兼肚子里没什么学识,想要他们出个点子,委实有些为难他们了。

看二人支支吾吾讲不明白,李芗泉只得一叹,有些为难他们了,便不得不求助伍思成:“伍大人,此事你有何建议?”

此等事,与自己这个监州有何干系呢。伍思成心里别扭不过,不过既然知州问过来,还是得表示一下尊重:“伍某窃以为,勿论凌霄城或是梅硐城,皆属大宋国土,同是大宋子民,如今更是唇齿相依,互为犄角,但说到出兵增援,亦要谨慎行事。知州大人行事果断,早有决议。伍某之言,不过徒让大人笑耳。”

李芗泉甚不满意,嘴角一撇:好个老奸巨滑的家伙,说了等于没说。

场下等人要么做沉思状,要么呢不知是不是学问不够还是其它原因,顾左右而言其它,说不到点子上。也许,刚才的争吵让他们有些顾虑。

这时,被打了三板的张靖已经返了回来,似乎并不在意刚才的惩罚,清秀的脸上又恢复了往日带着点自信的神情,他环视四周,似乎已经了然于胸,来到堂前拱手道:“统领大人,方才属下不该与陈军使争执,这三板子打得好!但在下坚持认为,凌霄城不能增援,此城虽地势险要,同时亦是绝境,一旦鞑子围上经年,不攻自破,我等能救一时,救不了一世。其唯有杀下山来,与朱雀军合兵,方是上策。”

张靖所言,不无道理。李芗泉思索一会,头理似乎清晰了:“我提议,明日出兵,向南推进。攻敌所必救,使敌回援,以解凌霄城之围,如果诸位没有意见,今晚就议到这里。”

这明显是要增援长宁军了,谭如晓等长宁旧系皆齐声道:“末将听令!”

锐锋营的王大郎等人也不反对,此事便算定了下来。于是众人便先后告辞离开,但张靖却仍坐在椅子上不动,他不解的问:“方才大人已做出决断,在下不便当面反对。但朱雀成军未久,不宜与鞑子在野外浪战,明日出兵,有些操之过急!”

李芗泉叹了口气:“立青,你的心,我明白!然而朱雀军初立,还不是铁板一块,各方势力混杂其中,本统领亦是无奈啊!就是你的原班人马在朱雀军中多有安排,也有人在我面前碎碎念,但你是我左膀右臂,我自然不会听信谗言。军中的长宁一系,他们同样是骨干,此次鞑子围攻凌霄城,若不出援,恐寒了他们的心。立青,易统制经略长宁军多年,他是深得军心的。

“你刚才也看到了,朱雀军中的长宁系已经做出了决定,他们要增援凌霄城,如果我执意不肯,一旦人心背向,好不容易聚起来的军心,就会散掉,而且,见死不救的名声传出去,往后,谁还信得过朱雀军啊。

再者,伍监州所言亦有道理,长宁军与朱雀军是大宋最后的脊梁,唯有相互支援、相互照顾,方能在川地立足,因此,凌霄城必救。不过要救,却也要讲策略,杀开一条血路挺进凌霄城,听起来固然美丽,但不现实,十有八九还没走到石头寨下,就已经被鞑子打得七零八落了,徒劳无功还要赔本的事我们不能干、也没有实力干。因此,我们要有计谋,然后徐徐图之。”

听到这里,张靖方恍然大悟:“统领大人所谋甚远,在下不如矣!”

李芗泉哈哈一笑:“不要拍我的马屁,你的本事我明白得很。立青,朱雀军能有今天,你居功甚伟,但在人前,我要尽力一碗水端平,甚至对你还要更严格,真是。。。。。。委屈你了!”

张靖脸色一正:“统领如此信任,末将感激涕零!”

“咱们之间,就不要这么客套了。明日如何行事,还要好生思量一番,快回去好生睡觉,大战,就要来了,到时想睡个好觉都是奢求。”

等文武散尽,李芗泉久久的望着满天的星辰,这世间多少事,从来都不是易对付的。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注定要折腾至死。明日,又将有多少家庭从此阴阳相隔。

然而已没有选择!

第二日,鞑子大兵仍未出现,但梅硐城已经高速行动起来。朱雀军斥候都一部、长枪都、神臂都、刀盾都及辎重营两都共计六都近七百军兵穿城而出,朝南徐徐推进。领军之人却是张靖,这是李芗泉特意安排的,若是长宁军旧系将领任主将,那么处事就会带着感情,而不会像张靖这么冷静。

民众亦皆进行分工,就在城池周围,或伐木,或捕获飞禽走兽,既为将来准备更多的檑木,又尽可能存储薪柴与食物,壮妇则寻野菜、下湖捉鱼,老人小孩也不能闲着,做一此力所能及的事情,全城上下皆被动员起来,为大战做最后的努力。

至于城外的农田,禾苗刚出穗,如果鞑子们要将其损毁,也没有办法,听之任之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