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呢,如果确定王三刀不在,说明其多半投了鞑子,那当下形势就相当险恶了,必须马上与凌霄城联手,共拒即将讨伐的鞑子于石头寨下,唇亡齿寒这个道理,易统制不会不懂吧。
当然,阿兰还有更长远的打算,这些却只能埋在自己的内心里,不能与任何人讲起。与凌霄城联手成功,这只是第一步,然后,还有必要联络这大坝军民府内的其它族人,一并反元,在与将来的鞑子对阵之中,让那些鞑子吃些苦头,此为第二步。
第三步嘛,等鞑子调集重兵之后,石头寨应该在附近的族人部落中,建立了一定的威信,因此,利用与凌霄城还是盟军的机会,出其不意的率领山都掌人攻下凌霄城,将其献于鞑子,毕竟蒙元一统天下乃大势所趋,这小小的凌霄城还能蚍蜉撼树不成?
凌霄城与蒙元相互攻伐近十载,鞑子兵、新附军、寸白军折损无数仍无法攻破,皆山深林密城坚兵勇所致,大坝军民府每年调集兵力攻打凌霄山,去岁更号称十万,仍是徒费粮草兵丁。
凌霄城已成四川大坝军民府的心头之患,如果自己能将此城攻破,至此,我定要负荆请罪,那么之前的误会也好,矛盾也罢,都可以一笔勾销。
如此,第四步亦可水到渠成,我必一心辅助大元,届时,被大坝军民府立为长宁一带都掌人大酋长的日子也不远矣。
最不济,如果实在拿不下凌霄城,那么自己就“窝里反”,找机会斩了都昆与阿豆,然后再说是被协迫,对大坝军民府立下一功,如果能借机吞了武宁砦与怀远寨,怎么都不吃亏。。。。。。
“哈哈哈!”将一切玩于股掌之中的感觉真好,阿兰酋长不由得放声大笑,这个时候,他倒是期待王三刀快去通知鞑子。
山都掌人阿兰酋长自小学习汉人的文化,其中的精髓没有捡到多少,但投机刁钻、见利忘义的糟粕却是青出于蓝,这一点,与其打过多年交道的长宁军统制易云霄再是明白不过。
但不得不说,丁亥年三月(1287年),当石头寨寨主派出一帮抬着肥猪挑着白米的人到达凌霄城后,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些年来,只有三类人来凌霄城,其一便是心向大宋不肯委屈鞑子的汉人百姓来投,近三年也几近绝迹,倒是有少数熬不过的汉民逃离了此地。
其二,便是鞑子的劝降使求见,但未入城就皆被易云霄派出的卫队斩了--他就是要绝了凌霄城军民的幻想。
第三类人是鞑子的攻城士卒。
至于山都掌人,双方虽然心有默契的尽量避免冲突,但说到大张旗鼓的犒军,却是从未曾有过的事。
于是,易云霄在议事堂见到通过一路关卡的寨主使者,也还算客气的接待了,山都掌人占了凌霄城的石头寨不假,投了鞑子也是事实,但那主要是宋军式微,兵力收缩的缘故,宋军与寸白军并无血海深仇,何况几年前山都掌人还扯起过大旗反元。
统制向胞弟再三确认后回复使者:“王三刀?凌霄城未曾有此人来过!”
这使者也是反应快速,立即再次下跪:“统制大人,石头寨危矣,请派大兵救吾寨主、救吾山都掌寨民!”
这话来得有些云里雾里,易云霄当即一愣:“此话怎讲?”
言罢,使者将期间之事一一禀来,当然,对于半月湖畔阿兰寨主刀劈鞑子的事,使者口若悬河、重点强调这是石头寨实在不堪忍受蒙元的欺凌,又不愿助纣为虐,所以在酋长的当机立断、英明正义的率领下,痛起反击云云,不一而足,将此事升华到了民族大义的高度,而寨主,俨然就是拯救山都掌人的英雄,也是宋军的有力臂膀。
易云霄面带微笑的听完使者唾沫横飞的一番演说,心里不由得感叹:这都掌蛮使者不仅能讲汉言,已是不易,还能随机应变、出口成章,在那些夷民中,这个使者也算是出类拔萃了。
但易云霄何许人也,整个大宋灭亡数年,故宋的神州大地上,虽时有义民反元,却只有长宁军,乃大宋禁军唯一正宗,此地依旧飘扬热血的“宋”字大旗,成为浓浓黑夜里的一盏明灯。这一切,皆是易云霄力挽狂澜所致,这样的人物,岂会偏信他人的独白,因此他未做任何表示,而是闭目思考。
如果石头寨是真心诚意的与凌霄城结好,这当然最好不过,两三年前得兰纽起兵反元,长宁军坐视不理,未与之进行联盟,结果山都掌人起义失败,凌霄城的形势也急转直下,如今,也许是同样的机会,如果再失去,也许匡复大宋只能成为自欺欺人的借口了。
然而,如若这是山都掌人勾结鞑子展开的诡计呢,鞑子年年攻城,年年未达目的,历年的厮杀,宋元双方早就有着化不开解不了的血海深仇,既然强攻不行,不排除他们使诈耍阴谋。
“如若本统制不愿与贵寨酋长会盟呢?”
“统制大人,长宁军如若不肯伸以援手,我石头寨一千族众,亦将与鞑子拚杀到底。鞑子攻凌霄山近十载,我寨虽参与其中,念着左右是近邻,无非摇旗呐喊罢了,并未曾真正对阵,正所谓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如今我寨有难,意欲与贵军会盟南广水,助长宁军夺了。。。。。。哦,收复梅洞寨,不知统制大人是否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