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高天铁卫(1 / 2)

在众多儿子中,他还是挺喜欢这个老三的。

毕竟,这个儿子虽非最杰出,但性格讨人喜欢,也能守住边疆,偶尔教训一下草原上的敌人,彰显国威。

而且,老三识时务,懂得分寸,只是在吃上比较讲究。

但在边疆那种条件下,就算再讲究,又能讲究到哪里去?因此,朱元璋对朱棡总是另眼相看,甚至有些溺爱。

朱元璋就是这么偏心。

两位皇子,走下城墙,接受检阅,同样挥手致意。

朱元璋看朱爽,觉得对方别有用心,笼络人心;可看朱棡,只觉对方性格淳朴,礼貌周到。

紧跟朱棡之后的,是燕王朱棣。

尽管朱棣心中万般不甘,但他在内心斗争无数次后,还是遵循了洪季肖原先的建议,选择低调行事。

当朱棣率领的卫队经过城楼时,他目视前方,神情严峻,没有任何多余的举动,手下的士兵也是如此。

这让朱元璋心中充满了疑惑:这儿子不是很能打,也很爱表现吗?今天为何一反常态?不仅武器装备老旧,显然已使用许久,就连受阅的士兵也表现平平,毫无亮点。

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正当朱元璋还摸不着头脑时,一贯随性的苏门达西突然变得严肃起来,这可是苏门达西首次展现出这样的神情。

即便是刚才面对大明最精锐的队伍,他也没这样。

霍甘回头看了看朱元璋的表情,随即转身问苏门达西:

“苏门达西,你对燕王的队伍为何如此认真?”毕竟在草原长大的苏门达西,草原人尊崇强者,即便强者刻意隐藏实力,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燕王与其他藩王不同,我们草原人的未来,可能与此人息息相关。”

“虽然燕王军队的武器不是最先进的,铠甲也不是最新的,但他对我们草原人的威胁却是不容忽视的。”

听了这番评价,朱元璋对自己先前的看法有了一丝动摇。

如果皇孙中没有合适人选,似乎朱棣也不错。

但这念头在朱元璋脑中只是一闪而过,没有停留太久。

首要原因是他对太子感情深厚,其次是他始终坚持嫡长子继承制不动摇。

他也清楚,嫡长制对其他皇子不公,也无法确保选出的储君是最优秀的,但这样做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兄弟相争。

朱元璋是从国家大局考虑,着眼于长远的传承问题。

他现在可以册立一位有才能有德行的皇子为太子,但等到他百年之后呢?大明将来的继承人又该依据什么标准来选拔?要知道,为了能继承大统,他们会隐藏本性,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

所以那些评判标准都不够准确。

而嫡长制则无需有这样的纠结,谁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太子之位自然归谁,其他人也就不用多想。

燕王朱棣入场后,天空更加阴沉,乌云压得更低,大雨仿佛随时都会倾盆而下。

待所有藩王亮相完毕,积蓄已久的雨点终于倾泻而下,这场雨来得迅猛,打得人睁不开眼,视线瞬间模糊,雨水带走体温,被淋者冻得瑟瑟发抖。

此时,所有藩王的军队都暴露在这突如其来的暴雨之下。

城墙上下,一片忙乱不堪的景象铺展开来。

城墙上,官员们争先恐后,离开原先站位,四下寻找避雨之地。

城墙下面,藩王的随行队伍,在倾盆大雨中,迷失了方向,检阅的事早已抛诸脑后,个个往城墙脚底奔,尽力躲避这场不期而至的大雨。

当然,也有不为所动之人。

城墙高处,使者苏门达西安然端坐椅上,稳如磐石,目睹藩王军队的混乱,忍不住嗤笑出声。

“大明朝的军队,竟是这等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