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五姓七望(2 / 2)

对于这种疾病,以现代医学自然无法治愈。但秦天觉得若是采取一些后世之法来减轻气疾频发的程度应该还是可以的。

随后,李世民又跟着秦天聊了起来。

毕竟,李世民对于这个能写出三字经这种小孩启蒙的儿歌,是非常欣赏。何况他才十五六岁。

过了一会儿,李世民对着秦天微笑道:

“孔爱卿当初为了让你进入国子监,可谓是煞费苦心啊!”

孔颖达听后谦虚道:

“陛下谬赞了,老臣不过是做了应尽的义务罢了,毕竟老臣也希望天下所有奇才都能为陛下所用,此乃大唐之福。”

李世民摆摆手道:

“话不能这么说,若不是你把这孩子送到朕面前来,朕怎么可能认识到他的优秀?”

说完后,李世民目光灼热地盯着秦天说道:

“你既有奇才之名,不如你就做一首诗赠予夫子吧。”

说到这里,李世民又停顿了一下道:

“如果做不出来也没关系,毕竟你还小,等以后再做也无碍事。”

话虽是这么说,但秦天明显从李世民的眼中看出了一丝期待的神色。

秦天想了想,对着李世民和孔颖达恭敬道:

“那学生就献丑了!”

而秦天心中则是暗道:

幸亏自己是从后世来的,不然恐怕真的要出丑!

于是,秦天闭上双眼,静心沉思了一下,忽然睁眼朗诵道: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当秦天念完这句诗时,全场寂静了半晌。

而秦天也紧张地握拳,心中暗呼侥幸。

因为刚才他念诗的时候,根据前世的记忆,想象了很多遍。最终觉得,还是清朝诗人龚自珍的这首《己亥杂诗.其五》最合适!

李世民听到后,脸露激动之色,对着秦天夸奖道:

“好诗,好诗,尤其是,最后两句堪称点睛之作。果然不愧为奇才之名!”

李世民说完这番话后,又仔细端详着秦天。而孔颖达则捋了捋胡须轻笑道:

“此子日后必成大器矣。”

秦天听后也谦逊了几句,而李世民也继续开始谈论起其它方面。

然而,谁都没注意到的是。

李世民怀中的那名少女却是一直盯着秦天看,而且眼睛中透露着浓厚的兴趣与好感。

秦天现在一直被李世民夸赞,心中反而有些惴惴不安起来。他总感觉哪里怪怪的。但具体什么原因,却是一时想不明白。

这时,李世民跟孔颖达交谈一阵后,对着孔颖达说道:

“孔爱卿,你先下去忙吧,我跟秦天再聊点事。”

孔颖达听后,躬身答应一声便退下去了,而秦天见状,心里莫名的紧张起来,就连空中的温度仿佛都降低许多。

孔颖达走后,李世民这才饶有风趣道:

“袁先生数月之前就曾推算出天降异相,在我大唐之内必将出现一位绝世奇才。但是,此人姓甚名甚,又在何处却未能推算出。”

说到这里,李世民双眼中闪过一丝精芒,对着秦天继续道道:

"直到后来你写出三字经后,朕将其事告知袁先生,袁先生却不敢妄下结论。让朕不免有些失望,不料今日在孔府见到你,刚才你那首己亥杂诗做的不错,由此可看出你身上还是有些本事的。”

秦天闻言,立刻拱手道:

“陛下过誉了!”

心中却已经猜出了这个袁先生,肯定是在历史上曾经有名的袁天罡了。

而这时,李世民也不跟他说废话了。直接双眼盯着他问道:

“你可听闻过五姓七望?”

听到李世民提及五姓七望,秦天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五姓七望,秦天在后世的历史中就听闻过他们的威名。

在隋唐时期,“五姓七望”便是当时极有代表性的世家大族。

他们的政治地位超然,而为了能够巩固世家地位,他们更是互为姻亲。外姓宗族人员即便是当时的皇室宗亲,也极难融入他们之中。

而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为尊贵。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族。

单以崔氏为例,有唐一朝便出了29位宰相,其他的高官不胜枚举。

时有谚语“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而它也成为了公认的天下第一高门,豪族之首。而他比唐王朝的本性还要尊贵还体现在社会的公认度上。

据闻,唐太宗李世民曾命修《氏族志》,意图打压士族,抬高皇室。

但是,编修者却仍旧以博陵崔氏为天下第一,即便是后来打压也于事无补。可想而知,五姓七望世家的力量有多强大。

自魏晋时期,便流传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隋唐帝王便希望通过科举制度,来对名门望族进行打压。

而唐太宗对于打压世家豪门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继承前隋科举制度。兴科举,广泛运用寒门子弟从科举中脱颖而出的才子,使得这些人能为皇帝所用。

而秦天作为来接手地球的少年,自然深知一个国家若是由名门望族把持,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特别是这种封建统治阶级,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