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学者反驳这个观点,他觉得贸易需要自己发展,政府的政策就是保护正常的交易活动不受犯罪危害,同时要保证不与民争利。这样才能促进国家财富的增长。
经历几个月的航行,梅森终于回到了君士坦丁堡。这次他从安德烈堡到君士坦丁堡的这段航线特地考察了一遍,从中制订最安全的航路。
大学和图书馆的翻译运动可是增加了不少知识,学者惊叹于东方的先进科技和理论,也难理解其中历史人物。
当然这里面的历史是最有分歧的,特别是叫宋国的历史,针对那位宰相领导的国家改革以及后面几十年的两党党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而且还蔓延到大学里,关于这里的讨论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不仅如此,还经常赔钱给其他国家,而且还是打赢了交的,没见过这么奇怪的。”
米尔恰对反叛者没有什么宽容心,什么招安和谈想都不要想。他自认为给威尼斯已经够仁慈的了,结果换来的是他们的忘恩负义。
高官惊讶于对方超高的种田天赋,因此对其多有照顾。并且罗马商船多次沿着海岸线探索,最终画出这座岛的大致地图。
“你这是什么时候的观点,国家应该将资源投入生产中,并且要从利润高的行业抽取较多的税收,不能让商人势力强大这才是帝国的长久之道。”
关于这位宰相领导的运动让学者陷入分歧,毕竟能够参考的书籍争议很大,难保正确性。不过实行的政策倒是让他们刮目相看,不管是修水利还是官方贷款,都有保护农业农民,抑制兼并的色彩。这也是他们所推崇的。
塞里斯人到来为福尔摩沙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当局估计他们开垦土地和种植甘蔗,还免除部分税收。并且花重金从其他地方进口耕牛来发展生产,塞里斯人还建造了水车等设施用来灌溉农田。
“大人,福尔摩沙传来消息,我们在当地遭到当地民众的袭击,死了10人。”
在三佛齐北部就已经有新月教的存在,罗马进入东南亚后就开始驱逐这些宗教。由于阿拉伯人的力量削弱,新月教也逐渐缩小范围。在北部,马六甲的拜里米苏拉和大臣皈依了正教,并且依靠罗马商人带来的贸易财富组织起军队向北进攻阿瑜陀耶王国,一些土著也皈依了正教,还将孩子送去当地的教会学校学习。
学者对这個宋国感到奇怪,一方面他的经济科学文化达到顶峰,另一方面他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还大量赔款,输了没什么,问题是赢了还赔,他们的君主是不是人均胆小鬼?
“不过他们的大臣是不错的,有一位宰相挺身而出,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对吧,我记得是这位宰相将岌岌可危的王国推入了深渊。”
为了记住这次教训,米尔恰要专门让人写一篇文章记载这件事,还要让天下看看这群人是如何忘恩负义,有负圣恩的。
由于贸易扩大,罗马人第一次进入了爪哇、加里曼丹等岛屿,当地的原住民还处于半开化或者城邦时代,罗马商人包揽了他们的外贸,并且成功与满者伯夷进行联系,罗马的贸易伙伴又多了一个。
梅森在索菲亚的时候就得知了目前罗马的扩张情况,总体来说是很好的。就是当地的同化和移民还是不太理想,他们要获得利益,而不是做慈善。不要逼着他们将殖民安置变成殖民剥削,他们也不想到处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