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尔干,瓦拉几亚和摩里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管是贸易、交通还是文化,都是共同发展的。狄奥多尔见扩张已经是极限了,也就开始鼓励文化发展。
雅典成为了新的文化中心,他们借着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来反对西方天主教的神权和禁欲主义。就连东正教也加入进来。
为了展现东正教与天主教的不同,教会利用安德烈会大肆宣传天主教的腐败和东正教的清廉。而且尽量减少对民众生活的过多干扰,同时死死抱住瓦拉几亚大公的大腿,只有这样才不被打击。
圣像破坏运动后,东方教会就逐渐听命于皇帝,西方教会则在丕平的帮助下建立教皇国。12世纪,天主教会的权势达到了极盛,教堂是城市最高的建筑、主教掌握着圣经的解释权、教宗是上帝在人间选出来的代表。教会就像蛀虫一样每年从民众身上吸取大量金钱以肥自身,尽管一些人提出改革,但都被罗马和阿维尼翁的教宗给镇压下去。
正教会趁着西方两位老头争权时在波西米亚和那不勒斯扎下根,并作为向西传教的基地。并且在广大民众中传播。
拉斯洛应该是第一位改信正教的西方君主,他在见识到天主教对政治的过度干预后,对安安静静在一旁研究神学、文学和医学的正教会产生好感,于是私下里悄悄改信接受洗礼。他对天主教会和天主教贵族进行打击,并且要求克罗地亚的王冠,但路易根本不搭理他,加上国内的贵族不稳,拉斯洛转向内部,暂时不会对外战争。
那不勒斯的异样让教皇国寝食难安,教宗暗中贿赂那不勒斯的贵族,让他们暗杀拉斯洛,毕竟留着这么个炸弹在身边实在是不放心。特别是他取了个东正教徒后,教宗觉得这是他与瓦拉几亚达成某种协议了,他们要打罗马了。在这种情况下,暗杀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办法。
在欧洲北部,波兰正教会和波西米亚正教会开始传播宗教。特别是在波西米亚,清廉的教会更容易受到欢迎。底层的社会民众改信正教,反对天主教,但高层贵族则是信仰天主教,打压正教。宗教矛盾在困扰着这个神罗第一大选帝侯。
与天主教会威望下降呈对比的是东正教会权威的加强。去年君士坦丁堡大牧首安东尼四世去世后,本应该由巴西琉斯任命牧首,但教会直接派人去布库尔耶什蒂寻求瓦拉几亚的意见,最终属于东正教派的狄奥多西主教成为牧首,他也是个亲瓦拉几亚派,皇帝也是捏着鼻子认了。
大公会议后,普世牧首区重新开始建立起来。安条克、耶路撒冷和亚历山大这三大牧首区与君堡的联系重新建立。大有赶超天主教会的趋势。
米尔恰也学着罗马帝国创建头衔,他册封彼得为西安纳托利亚公爵、士麦那伯爵,全安纳托利亚的总督,这些为瓦拉几亚扩张提供了法理和宣称。
同时米尔恰将彼得任命为安纳托利亚军队指挥官,在亚洲土地上真正实现了一言堂。同时继续削弱波雅尔会议和地方贵族的实力,中央集权获得强化。又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很快就会出现。
瓦拉几亚的中央集权很大程度受罗马帝国的影响,首先是东正教的天人合一。东正教作为基督教的一个派系,它有自身的特点,比如说,“它维护古代的、过去的正统,维护信仰的神圣性,它在保留信仰的传统方面有它的独到之处”;从另一个角度看,东正教有“更多神秘主义。这里更多的是神秘的、直觉的方式”。这是同罗马的皇权统治相适应的。
其次是罗马帝国的东方化的影响。早在东西罗马分治和分裂之前,罗马帝国东部的发展就已经同罗马帝国西部的发展有着重大差异,产生这种重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罗马帝国东部的广大地区原来是希腊化世界。希腊化世界除了以传播希腊的文化为特征而外,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继承了原来东方国家的专制主义和君权至上的传统,包括把君主神化和对君主个人崇拜的成分。
查士丁尼以后,帝国越来越东方化,这是出于巩固皇权的需要,包括把皇权神化,使宫廷仪式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以及使皇权高于一切等等。基辅罗斯公国、瓦拉几亚大公国和莫斯科公国在接受东正教的同时也接受了罗马帝国的东方化因素。可以说瓦拉几亚就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和拯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