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京城局势(2 / 2)

依据大唐律例,蜀地郡王李致膝下无儿,那么他女儿的驸马以赘婿身份便可继任郡王,以求延续。

突厥的王子屈身提亲南河郡主,自然是觊觎蜀地肥沃,想要收归己用,但大唐也不是傻子,当然不会答应。

虽说不会答应,但却也不能直接拒绝,毕竟要顾及大唐的大国风范以及邦国突厥的颜面,否则惹起战事就不好了,所以便有了这场比武招亲。

皇上心想,我大唐藏龙卧虎,还怕你们这些外邦人在眼皮底下把南河郡主抢了去么。

设比武擂台来难住突厥王子的主意是寿王提出来的。他的目的一是向皇上邀功,借此来打击太子近来的嚣张气焰,二是心里另外打着如意算盘,想让自己的人赢下擂台,得到蜀地势力的支持,为自己争夺皇位增添筹码,毕竟说到江湖实力,寿王党派要远胜于太子党派。

其实就算寿王不提出来,皇上本来也是想这样做。

这些年蜀郡王李致渐渐年老,越来越偏安,即使吐蕃屡屡侵扰陇蜀边境,也依然处处忍让,即使皇上要出兵讨伐,李致反而处处阻止,惹得皇上对他颇为失望。于是皇上便想借着此次南河郡主比武招亲更换蜀地郡王,顺便打压一下突厥吐蕃等边境诸国。总而言之,皇上此次是下定决心要以招婿为名给蜀地找一名猛将,为后面征战吐蕃做准备。

端绸一路辗转,也到了京城,加入契丹派来参加比武招亲的使团中。收到国师阿巴达的飞鹰传信之后,他立马便干往京城与契丹使团汇合,毕竟契丹以善骑射出名,但真正的武功高手却不多,所以端绸算是契丹此次参加比武的核心人物了。

当然,端绸之所以不惜结束南下挑战各门各派而选择来到长安城参见擂台,并不是为了什么招亲,他只是为了比武。他心知肚明,南河郡主的比武招亲,一定会有很多高手,这样汇集各路高手的场面,正合他意。本来他就是为了和各路高手比武切磋而南下中原的,这样一来便可以免得他蒙头苍蝇一样到处找门派登门挑战。

自从在营州输给梁羽之后,他一路南下,沿路挑战众多门派,还未曾一败,而且经验渐长,仿佛脱胎换骨。如今江湖盛传,端绸的武功臻至化境,甚至已经超越了他的师傅阿巴达。

南下中原的这些日子,越是见识了外面的世界,端绸就越觉得自己之前困在石屋里练功是何等的愚昧无知,简直就是坐井观天,可笑至极。

端绸很感激梁羽,要不是他的一番话,自己还在那座石屋里闭门苦练,犹如井底之蛙呢。他在想,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再遇到梁羽那样的高手,和那样的高手比武,想想都让人兴奋。他甚至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再会一会梁羽,一决高下。

突厥的王子赫利自然也会带着突厥的使团到京城,在他的心里,南河郡主就是私有财产,谁也不能抢走。他师承突厥武学大师贺连,武功自然不弱,在突厥横行霸道已久,难逢敌手。

吐蕃更是派来使者团最浩大,一整队人马将近百人,据说连厨师都带过来了。吐蕃如此声势浩大地派出使团来到京城,自然是奔着比武招亲来的,因为吐蕃比邻陇蜀之地,觊觎已久。

虽然吐蕃和蜀地只隔了一条山脉,但两地土地水草却相差万里,为了扩张发展,对于南河郡主,吐蕃志在必得。

听说吐蕃使团是王子赤松德赞亲自带队,赤松德赞本人武功便是极高,而且他的师父,吐蕃大国师伏头陀还亲自压阵。

除了诸国使团,另外还有蜀地的许多青年高手,也曾见过南河郡主,爱慕非常,都纷纷进京参加擂台。

南河郡主的风采,在蜀地那可是为人所乐道,哪怕只是曾经匆匆见过一面,已是钟情。

太子和寿王那边,自然也会派高手参加,为增加自己派系的实力,蜀地可是必争之地。而安禄山哥舒瀚宋昆山牛仙客等几个节度使,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派出人马来参加,一旦赢下擂台,便可极大地扩充自己的势力。

南河郡主的比武招亲,实质上已经变成了各方势力的角逐较量。这长安城,也因为各方势力的到来,表面上热闹非常,普天同庆,但暗里却是风起云涌,角逐较量。

而李致本人,多年的偏安一隅早就已经磨去了他当年的锋芒锐气,他并不希望自己的未来女婿属于任何一方势力,他希望自己的接班人能够带领蜀地远离纷争。

这几十年来,他励精图治,将蜀地治理得整整有条,看着百姓安居乐业,便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欣慰。他绝对不允许蜀地无端陷入战火之中,所以他向来主张和平,每次皇上要发起战事,他都极力阻止。

每次收到朝廷发兵的号令,李致都会回一句,要蜀地供应粮草可以,要蜀地发兵征战没门。李致的固执每每把皇上气得暴跳如雷,但却又只能隐忍不发,毕竟靖王李致是自己的手足兄弟,对朝廷的忠心与支持毋容置疑,比之那些失控的藩王节度使要好多了,如果轻易地动李致就是自乱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