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州被吐蕃的一个部落所占领,掠夺资源之后便弃之不顾,吐蕃的部落多以游牧为生,不断迁徙,压根就没想过要占地定居。于是,被掠夺之后的伊州,日渐破败,被吐蕃当成了一处流放之地,将原本在陇北地区不听话的汉族驱赶流放至伊州,并命令一股吐蕃军队驻扎看守。
驻守伊州的军队并非吐蕃的精英部队,而是由一些松散的吐蕃人临时组成的乌合之众,东拼西凑成立了看守犯人的部落。所以御林军在到达伊州之后,沿着破缺失修的城墙冲锋而入,一阵厮杀之后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占了伊州。驻守吐蕃的军队毫无抵抗之力,大败之下,连钱粮都来不及带便落荒而逃。
伊州除了大量被流放的汉族流民之外,在都护府的大牢里还关押着许多被俘的军人。长孙霖命人将这些军人解放收编,壮大御林军。另一方面,易林带人找到了吐蕃军队落荒而逃之后留在伊州的粮仓,开仓放粮,救济流民,并且从流民中征兵。参军便可以饱食一日三餐,而且还能保护自己的家人,所以但凡体魄强健者都踊跃报名,御林军人数一下子增加了不少。
长孙霖和易林心里都很清楚,不久之后,吐蕃真正的精英部队就会来攻打伊州,那时候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抵抗,只有保住伊州不失,才能活下去。否则的话,等待他们便只有生不如死的酷刑与屠城。
易林在里里外外巡查了一遍伊州的整体情况之后,心里绝望到了极点。在他看来,伊州并非据守的良地,就算御林军的人数得到了补充,也依然抵抗不了吐蕃的进攻。
此时的伊州,无人耕种,地面的青稞小麦大多数已经枯死,粮仓的存粮所剩不多,完全不足以长期应对御林军与流民的需求。再加上疟疾疫情在城中肆虐,流民在面临饥荒的同时,还被病痛折磨,整座城市毫无生气可言。更有甚至,军中也开始有人染病,得病者浑身无力,眼鼻流液,高烧不退,日子久了,便会呕吐不止,最后虚弱衰竭而亡。
最严重的是,伊州城的城墙多处破损倒塌,形同虚设,吐蕃军队都不需要用器械攻城,便可以长驱直入与御林军正面交战了。
即使现在修补城墙,设置机关,由于物资短缺,也难以做到很坚固牢靠,难以应对吐蕃主力部队的攻城掠地。
面对死气沉沉的伊州,长孙霖和易林都苦恼无比。
伊州已经不是当年那座牢不可破的城池,他们据城而守的计划落空了。
治军练兵是长孙霖的长项,她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新扩充的御林军变得训练有素,战斗力提升数倍,但让她去管理一座城的民生秩序却是头入斗大。长孙霖第一时间想到了易林,她命令易林无论如何也要让伊州城正常运转起来,恢复生机。
易林知道等着他们还有一场苦战,现在不是自怨自艾的时候,所以开始日思夜想地用尽一切条件去将伊州城管理好。
当前最让人头疼的是伤病问题,特别是城中肆虐的疟疾,若不能及时消除,只怕城中所有人都要被感染,最后成为死城一座。好在易林发现了伊州都护府的药房里还留下许多药材,于是他开始学曾经看过的书籍上的方法研制医治疫疾的药方。另一方面,长孙霖开始训练新军,尽可能地提升他们的战斗力。
易林照样画葫芦,在病人中召集志愿者,将感染疟疾的人分为几类,用不同方式的药方进行医治,记录病人的反应,最后取长补短,不断调整药方,总算找到了治疗疟疾的办法。但是疟疾的传染性极强,很多病人在症状减轻甚至康复之后,却很容易复发。病情在城中反反复复,很是折磨人,搞得人心惶惶,不少复发的病人最后竟然自暴自弃起来,在病痛的折磨下,自寻短见。
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疾病消除不尽,像诅咒一样如影随形,正侵蚀人们的意志。
易林也很是沮丧,疟疾虽然能治好,但传染源却始终没有消失,药方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
长孙霖更是愁眉苦脸,提着一壶酒便去找正在苦思冥想的易林,想要借酒消愁。
一碗老酒下肚,辣喉烧肚,呛得的易林直皱眉头,啧啧叹道:“这西北酿的青稞酒可真够烈的!”
长孙霖也不用碗,提起酒坛,就着坛口便仰颈咕噜咕噜灌了几口,溢出的酒水顺着她修长的脖子滑落润湿衣领。她那爽朗美丽的神态,竟然让易林一时之间看呆了。
长孙霖豪迈一笑道:“我从小就跟着御林军南征北战,什么酒没喝过,这酒不算什么。突厥人的酒才是最烈的呢。在军队里当兵的那个不喝酒,说句不好听的,这衣服里的汗水和酒水,还不知道那个多一点呢。”
易林笑道:“酒可真是个好东西。”
长孙霖盘坐在地上,看着柱子,举起酒坛道:“可不是么。酒能壮胆,酒能消愁。”
易林看着一滴酒水沿着长孙霖轮廓分明的下颌线流入衣领,若有所思,忽然一跃而起,兴高采烈地道:“将士们百病不侵会不会和酒有关?我知道怎么彻底消除疟疾了,就用酒。”
当日,易林并命人传令下去,将酒窖里的酒全都搬出来,民众家里有藏酒的也全都拿出来,然后分发下去,全城的人都要用酒水来擦身洗衣,而且屋里屋外大街小巷进行喷洒,就连家中饲养的牲畜也不例外,每个角落都不放过。果然,多日过去之后,疟疾病人越渐减少,而且好了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复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