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梁福顺道:“我觉得我带点诚意去找陈实老师,他肯定有这个能力。我们剧院经典地下交通站就是出自他手”。
“这部话剧是当年戏剧学院,交给我们演的。陈实只是出了一个初稿,后面大量的内容,都是我们填进去的,才成为经典的,跟陈实关系不大”。
梁福顺道:“那当我没说,我有事先走了”。
同为编剧的梁福顺,心里很为陈实鸣不平。要是自己的作品被别人用了,还反咬一口,这作品跟自己没关系。自己不得气死,和不尊重原创知识的人,梁福顺真没什么说的。自己是不是该想办法换个单位了?
剧院的理由也很充分,陈实只出一个初稿,后面就没露过面,编排改进都是剧院自己完成的,现在要把作品写成陈实的。剧院对不起的为此剧,有过贡献的人。
剧院因为这台话剧,获得太多的荣誉。已经成为剧院话剧的一个符号,怎么能把署名给陈实。
剧院自己的编剧写不出来,就想故技重施。开始联络宣传部门和各个协会,要组织一次新时期话剧研讨会。先把陈实圈进来,各方试压,不由得他不写。
贾东旭被点名要求参加话剧研讨会,“陈老师,这次就靠你,给我们协会增光了”。会长忽悠道。
贾东旭道:“会长,这光我添不了。你另请高明吧!”
“这次点了你的名,你不写,也去应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