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庞义(2 / 2)

不见长安 家中小五 1064 字 7个月前

桥琳闻言便笑了,笑容还有些鸡贼:“可是外人并不知道,到了地方上,这层关系便是你的护身符,很多事情,只要不损坏安乐她的名声和利益,你都可以打着她旗号去做,这样一来,事半功倍不说,也没人敢阻拦,我若是你,定会依靠着这层关系,扫清不法,惩治豪强,只要是有利于百姓的事,何必纠结于方式呢?”

张伟眼神一亮,桥琳这是在给他指明方向啊,他说的没错,自己一个平头百姓出身的官员,若是没点靠山,到了地方上,怕不是得给人穿小鞋到死,既然如此,还不如就打着长公主的旗号去大展拳脚,指不定还能博出个前程。

“多谢桥公教诲,晚辈到任后,定不会辜负您老的期望。”张伟真挚的向桥琳道谢,此刻,他的心里充满感激,同时还在感慨着自己的幸运,若无桥琳指点,怕是自己在官场上撞得头破血流都想不明白。

张伟和陶时又在桥琳府上坐了一会儿,便起身告辞了,桥琳毕竟是当朝太傅,还兼着尚书令的官职,公务繁忙,他二人也不好过多叨扰。

回到下榻的地方,长公主送的财宝也到了,张伟对此不以为然,陶时却看的两眼放光,张伟见状,便向陶时提议,将其中一部分钱财赠于他,以供他在长安生活使用。

陶时表示了拒绝:“这,不好吧,这些是你拿命换来的,我怎么能要?”

张伟:“这有什么关系,我要这么多钱也无用,你在长安,除了日常的生活,笔墨纸砚、交际往来都需要钱,你我之间,客气什么,你若觉得心中不安,日后当了大官再还我便是。”

“好吧,多谢。”见张伟坚持,陶时也没再拒绝,确如张伟所说,长安不比洛阳,文人士子之间常常会举办诗会、酒宴,陶时若想借机扩充自己的人脉,钱财是万万不能少的。

之后,张伟和陶时又去了庞兴家中,庞兴做了一辈子的官,至死也不过是个候补郎官,加上他不愿拿那些昧良心的钱,仅靠俸禄在长安生活,一家人也是过得紧巴巴的,家中显得寒酸不已。

张伟将庞兴临死前说的话讲给了他的家人,庞兴的家人在听完后是恸哭不已,陶时则在一旁不住的唏嘘,似乎是在感慨这世道的不公。

通过交谈,张伟了解到,庞兴的几个孩子,都在公主府的安排下,寻到了一份吏员的正职,唯有一个学习最好的小儿子,家中指望他日后能通过科举出人头地,现在正在国子监读书。

“庞礼庞知德是吧,我记住了,他若是遇上事,我会想办法帮助他的。”陶时记下了庞兴小儿子的名字,对张伟做了保证。

对此,张伟点头道谢,毕竟陶时一直是个有主意的,还要在长安呆最少两三年,把庞大人的家人托付给他,张伟也能放心了。离开时,张伟又将从长公主那里得来的钱财分了一部分出来,赠给了他们,这些钱虽然不能让他们在长安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但至少也能衣食无忧了。

这一举动产生了一个令张伟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第二天,庞兴的二儿子庞义找上门来,表示自己昨晚已经辞去了吏员的公职,现在想要留在张伟身边做个随从,随他离开长安出去闯荡。

张伟对此是颇为不解的:“不是,这可是铁饭碗啊,你说不干就不干了,你爹要是还活着,指不定得拿大耳刮子抽你!”

庞义:“我自幼就不喜欢读书,这个吏员的活我也干不好,听说大人准备去南郡上任,身边缺少人手,在下虽然没啥文化,但有一把子力气,还请大人收留。”

张伟犹豫了,确如庞义所说,自己马上要是个官了,虽然只是个芝麻大小的正九品郡尉,但身边也该带上几个心腹和自己人了,加上陶时在旁边帮腔,张伟便同意了下来:“好吧,日后你就跟着我,至于工钱,就按你当吏员时的俸禄发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