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实在是太好了!有了此等神物,我大宋必定繁荣昌盛!我这就立刻上奏陛下!”吴贤兴奋地说道,仿佛已经看到了国家兴盛的美好未来。
吴贤听闻红薯之事后,立刻修书一封送往临安。他在奏折中详细描述了红薯的产量、口感和种植方法等重要信息,并极力推荐朝廷大规模推广这种神奇作物。他相信,如果能够广泛种植红薯,必能解决大宋粮食短缺问题,让百姓安居乐业。
远在临安的赵晋鹏收到此信后大喜过望。他激动地说道:\"这是上天保佑我大宋啊!竟然让我们得到如此神物!快快,来人召集诸位大臣入宫议事。\" 宫廷内侍们闻令而动,迅速传达旨意,不一会儿工夫,朝中大臣们纷纷赶来。
赵晋鹏看着满朝文武,神色庄重地将吴贤的奏折递给众人传阅。大臣们看完之后,脸上都露出惊喜之色。他们明白,这封奏折所带来的消息,或许将改变大宋的命运。于是,众人开始热烈讨论起来,纷纷表示应该尽快推广红薯种植。
经过一番商议,赵晋鹏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红薯的推广工作。这个机构由农业专家、地方官员和农民代表组成,他们将深入各地,向百姓传授红薯的种植技术,确保红薯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种植。
与此同时,朝廷还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对积极种植红薯的农户给予奖励,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此外,官府还组织了一批农学书籍的编撰工作,将红薯的种植经验编纂成册,分发到各地,以便更多人了解和掌握这一新的农作物。
之后在东宋朝廷的大力推动下,红薯很快在大宋境内普及开来。随着红薯的大量种植,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百姓们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的问题。人们对赵晋鹏的英明决策赞不绝口,称他为\"红薯之君\",感谢他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福祉。而吴贤也因其功绩受到了朝廷的嘉奖,成为了备受尊敬的贤臣。从此,大宋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国力日益强盛。
“陛下,臣有个提议。”皇甫玉林站出来,语气沉稳地说道。
“皇甫爱卿有何事?尽管说。”赵晋鹏面露喜色,高兴地回应道。
“关于推广甘薯一事,是否应该禁止其传入大明境内呢?”皇甫玉林目光坚定,直截了当地发问。
“这个……”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赵晋鹏有些发愣,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他不禁陷入沉思,心中暗自琢磨着是否需要禁止甘薯的传入。
“皇甫爱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赵晋鹏回过神来,转头问道。
“陛下,依臣之见,目前可以先将此事保密,严格禁止甘薯流入北明。待我大宋全国范围内成功种植甘薯之后,再逐步放宽管控。如此一来,既能确保大宋的农业发展优势,又可避免甘薯外流引发的竞争压力。”皇甫玉林深思熟虑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赵晋鹏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嗯。所言甚是,那就按照你的建议去办吧。”
得到皇帝的认可,皇甫玉林心中稍感宽慰。他深知这个决定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生福祉,必须谨慎对待。于是,他暗下决心,定要全力以赴推动甘薯的推广工作,为大宋的繁荣做出贡献。
皇甫玉林领命后,立即着手安排相关事宜。他一方面加强边境防守,防止甘薯种子被偷运出境;另一方面,加派人手监管国内甘薯种植情况,确保甘薯的品质和产量。
另外东宋朝廷还命令天机院,让他们培养甘薯,让他们看看可否再寻找办法进一步提高甘薯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