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妻子学艺回来,只等吉时开业(1 / 2)

1985的冬月初1,我跟凤娇早早的就起床了,妈妈搂着两个孩子睡觉,凤娇负责做饭,我就出猪圈,喂猪,然后又把牛栏的粪便清理干净了。

村子里的邻居都羡慕凤娇的命好,她不仅嫁给了一个疼她爱她的好丈夫,而且还摊上了一个好妈妈。她生了孩子还跟当姑娘一样,不搂孩子睡觉,也不用给孩子洗尿布的,这一切都是妈妈替她做的,她只负责喂孩子的蜜水就好了。

妈妈心疼外孙,自从两个孩子落地的那一天,妈妈说我跟凤娇年轻没服侍过小毛娃儿,害怕被子捂住孩子的嘴了,她就把两个孩子抱走她搂着睡了,这一搂,妈妈就搂习惯了,每天夜里都是如此……

再说,我跟凤娇昨天在南坡刨了树兜子回来,吃中午饭的时候,凤娇就把想在街上开个热干面小吃店的想法给爸妈说了一下。

爸妈听后也都同意了,她们说你们有了两个儿子,负担就加重了,趁年轻多挣点儿钱攒在那里没错。再说,小吃就是上午半天忙些,下午半天就可以回来干农活了,一家人赶赶忙就可以干得过来。

我们开小吃店的计划得到了爸爸妈妈的支持后,昨天下午,我带着租金骑着自行车子,带着凤娇就到余寨到街上去寻找开小吃的门面房了。

因为我承包着猪娃儿行了,几乎每天都要到街上去,所以,对余寨街道还是比较熟悉的,为了找到一理想的门面房,我跟凤娇就在余寨街上转悠。

余寨街道是一个南北走向的长形街道,在街道往南是一条通向新阳县城的石子公路。

街道往北是通向余寨北边4、5个行政村乡村公路。

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横穿余寨街道,连接着东西10多个行政村,在街道与这条东西公路的交汇处就形成了一个十字街口。

因此,这个十字街口就属于余寨街道上最繁华的地段了,这里人口密集流动量大。

我跟凤娇在余寨街道上转了一圈后,我们选中了高明远诊所斜对面,坐落在十字街口一户人家的四间门面瓦房了。

这是一座由两排门朝南的红砖瓦房组成的庭院,前面一排房子的径步有5米左右宽,像是当于农户的过道,也是临街的门面房。

院子里面是四间门朝南的主宅,房子的径步有七八米那么宽。

整个庭院长约13、4米,宽约22、3米。

我清楚的记得这个庭院是去年秋天才盖起的。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能有这么一个豪华的庭院,一看就是很有钱的家庭。

这个庭院地处十字街口,人流大,离集市菜市场又很近,是个开小吃店的好地方。

我跟凤娇相中这个庭院后,就是担心他的房租贵不贵。

我们是余寨东边的人,能在这个地方开小吃店,就可以招揽东路的一些熟人顾客过来吃饭。

目标确定后,我跟凤娇见前面的过道开着一个门,我就边喊边往院子里面走着:“老乡,人在家里吗……?”

这时,从院子里走出一个戴着眼镜的50多岁的大叔,看着很斯文,而且还彬彬有礼。

他见我跟凤娇这对年轻靓丽的小夫妻进来后,他就很有客气的问道:“请问,二位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就笑着跟他介绍道:“我是闫寨村大闫塆的余国勇,这位是我的妻子闫凤娇,我们今天来找你,就是想租赁你的房子开个小吃店,不知道你同意不同意租赁?”

这位中年大叔一听我们是租他房子的租客,他脸上就露出了左右为难的表情。

凤娇见他面露难色,就笑着问道:“大叔,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难处呀?”

这时,从堂屋里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老唐,你在跟谁说话呀……”

话音未落,就从堂屋里走出一个50多岁的中年大婶。

这位姓唐的大叔就对他妻子说:“他们两个想租咱的房子开小吃店。”

那位中年大婶就问丈夫:“他们租几间呢。”

我连忙答应道:“我们想租赁西头的两间。”

那位大叔说:“上午来了一个租客,也说租西头两间,但是还没有确定。”

我一听也有人要租西头两间门面房,我心里一惊,心想:无论如何今天也要把这两间房子给租赁下来。

我心里虽然是一副志在必得的焦急,但我表面还装着很淡然的样子,我笑着对他说:“唐叔,我跟妻子今天是带着诚意来租房子的,只要谈好价格后,我们现在就付租金,咱们就可以签订租赁合同了。”

那位大叔一听我做事果断,他就高兴的说道:“这小伙子雷厉风行,当机立断,这才是办事的人,那好吧,这房子我们就租给你们了。”

随后,我们就开始商谈房子的租金了……

交谈之中我们得知,这位姓唐的大叔他们夫妻都是公立教师。唐老师的小爹在四几年的时候被国民党抓壮丁当兵去了,后来跟着部队溃败到了台湾……

去年春上,他小爹费尽周折从台湾回来探亲了,他小爹为了报答唐老师的爸妈,照顾他们父母的赡养之恩,他小爹就给唐老师一笔钱,唐老师就用这笔钱在他们的祖宅上盖起了这座庭院。

唐老师夫妻也是比较大度的人,经过协商,我和凤娇跟唐老师顺利的谈好了租赁价格。一间房子一个月的房租是 90 块钱,我们租赁西头两间,租期为10年,先预付半年的房租,以后每年的租金随行就市的涨浮,电费什么的我们自理……

我跟凤娇做事果断力量,不拖泥带水的,看准的东西说干就干,我们当时就付了半年1100块钱的房租。

唐老师见我们多付给他20块钱的房租,他高兴的说道:“小伙子办事豪爽大方,将来小吃店的生意肯定会红红火火,日进斗金的。”

……

今天吃了早饭我就准备用自行车子,带着凤娇到新阳去拜师学习烫热干面的手艺,顺便再看看国耀和少玉的餐馆装修好了没有。

凤娇又喂了一遍孩子后,我俩就换上了体面的衣服,推着自行车子正准备出门时,正好碰到了学德爹和村里的樊会计来了。

我一看他们阵仗就是来算账,催缴农业税、村提留以及乡统筹等款项的,尽管他们是来要钱的,但我们还是热情的把他两个请到了屋里坐下了。

我给樊会计和小爹倒茶递烟一阵忙碌之后,樊会计就拿出几张票据对我说:“国勇,这些都是你的农业税票和乡统筹村提留、及棉油差价款 的票据,你看一下,今天我跟闫村长就是来收这些款项的。”

我拿着票据看一下:其中农业税 350 多块,乡统筹各项合计起来有 300 多,村提留有 200 多。油料的差价补交款 100 多,棉花的补交款有 100 多,农林特产税 200 多……

这些款项加起来总共有 1250 多块钱,这是我们 5 个人的田地,总共有 10 亩多田地的上缴费用。

我夏季交公粮的小麦有 800 多斤,按照收购价卖了 300 多块。

秋季交公粮稻子有 900 多斤卖的将近有 300来 块钱。

这两项总卖粮款加起来有600 多块钱。

我看了票据上的金额,粗略的计算一下后,我对樊会计说:“樊会计:也就是说我今年的各项摊派是 1250 多块, 除掉 我交公粮的 500,我还应该给你们交 700 多块是不是呀?”

樊会计笑着说:“是的,不过,不是交给我们,是交给国家的。”

凤娇接过话茬:“樊会计,粮食差价、油料差价和棉花差价款是啥意思呀?我们老百姓种田累死累活的劳累了一年,白交了 1000 多斤粮食不说,还得倒找你们 700 多块钱,我们的化肥种子都算是白瞎了,找谁说理呀。”

樊会计笑着说:“粮差款是没有交够公粮斤数的农户,按照议价粮的价格,把少交公粮的斤数补交成钱款上交给政府,这就是粮食差价款。油料和棉花的差价款跟这也是一样的道理,任务数完不成的就用钱补上。”

樊会计合上账本又笑着说:“公粮农业税和棉花油料,这些都是皇粮国库自古以来都有的谁也不能抗拒,我跟村长种田同样也得交呀。不过,你的公粮都完成了,不用交粮差款的了,你的棉花和油料没有完成任务,这两项你得交差价款。”

凤娇笑着问道:“樊会计,我们交的那些差价款都搞哪去了,你们知道吗?”

樊会计说:“村里把收的差价款什么的,都上交给乡财政所里了。”

凤娇又笑着问道:“樊会计,那些村提留和乡统筹,你们大队干部是不是可以私分一点呀。”

樊会计被凤娇问的不好意思回答了,他看看学德爹说:“大队干部私分不私分,你问问你小爹不就知道了。”

学德看看凤娇说道:“你这个丫头说的好像是没人管我们似的,乡财政所每年都会到村里清账,谁敢分钱呀,村干部大不了,就是吃点,喝点。”

屋子里的人都被他们几个说笑了……

最后,樊会计说:“说归说,笑归笑,国勇一年的工资是50块钱,除掉他50块钱工资,你再给我拿我650块钱就够了。”

凤娇笑着说:“樊会计,国勇当队长,一年才50块的工资呀,这么少啊,可怜不。”

凤娇说着就到卧室里拿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