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晒盐法(2 / 2)

刘备满意地点点头,将二人扶起,对于张行、苏起二人,他还是信得过的,这俩人虽然是张、苏两位中山商人留下来,负责两方联络和帮自己打理后勤的,但自从加入自己阵营后,那绝对是兢兢业业的为自己做事的。

但这次确实是事关重大,不得不事先打好招呼。他所说的制盐之法实际上是到了宋代才被正式发明出来的晒盐法,这种方法相对煮盐法来说,产量要高很多,同时消耗要少很多,品质要高很多。这个方法实际上刘备并没有深入学习过,但是整个流程确是记得非常清楚。

首先是从海水中取盐,在这个时间点,生活在沿海地区的民众,主要是通过直接加热海水制盐,明显是水多料少,属于煮盐,俗称“煮海熬波”,就像前面说的海盐县就是用这个方法来得到盐的,但这个方法得到的是粗盐,口感很差,又咸又苦,不过没办法,大汉时期底层及大部分中层吃的都是这种粗盐。(高层人能吃到井盐,杂质要比海水直接煮出来的少得多!)

而刘备知道的方法却大有不同,称为晒盐法。就是把沿岸沙滩表富含海水的湿泥沙都刮起来,搓成土堆,在太阳下暴晒,并随时翻搅,使其内部富含的水分尽量蒸发。晒得差不多了,就把这些晾晒过的“咸土”堆砌成类似堤坝的外形,其间掘坑,组成一个个像水田一样的盐田。等到海潮涌动之时,引海水冲灌堤坝继而合闸堵水,重新堆土暴晒蒸腾,砌坝灌潮,合闸堵水.....经过多次重复上述程序,使咸土中盐分大幅提高。最后,当咸土里面的含盐量极高的时候,先收集一部分咸土,再引一次海潮冲灌,这次合闸之后,不再让水蒸发,而是将事先收集的咸土倒入海水之中,让咸土里面的盐尽量溶解在海水里面,再把海水收集起来,先进行过滤之后,先取出一部分密封,再将剩下的倒入专门砌筑的盐池中,再将盐池晒干,就能得到大量粗盐了。

但这些粗盐无法直接食用,毕竟里面含有大量诸如氯化钾和氯化镁等化学成分,但由于这些杂质在海水里的含量很少,原先密封保存的那部分含盐量极高的海水可以将这些化学成分全部溶解,但无法溶解化学成分为氯化钠的盐了,所以可以直接将粗盐砸成碎末,直接投入原先密封保存的海水中,这样溶解不了的盐会直接析出,几种杂质会被海水溶解,最后就能得到可以食用的精盐了。而这份含盐量极高的海水可以用很多次,直到析出的精盐味道出现明显苦涩感,可以说明里面其他成分含量也已达到极限,可以换一批海水来用了。

这便是刘备自己的晒盐法了,他只是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一次看到晒盐之法,随意在网上寻找了些内容看了看,然后就有了这个主意。

实际上的晒盐法比刘备这个过程要复杂得多,比如有一道试莲工序。就是要将上年没有采摘,沉入湖底淤泥中过了一冬的莲子(这种莲子肉质生长密实,故称“石莲”)挑选十颗饱满的,投入准备晒盐的海水中,若莲子全部浮在水面上,则代表盐水合格了。这道工序被刘备直接无视了,取点海水加热一下看看有没有盐析出不就知道浓度到了没嘛!比如还有一道工序叫做淋卤。先做一批淋床,就是是用木头、竹子捆扎的多层柜子,柜子里每层铺设席子,把盐粗块捣碎,铺撒在席子上,用准备好的含盐量极高的海水去淋,淋床下面设置接水装置用来收集流下去的海水。据说多次淋卤可以得到纯度极高的雪花精盐,刘备觉得这个方法可以试试。

于是刘备将自己想出来的制盐之法以及在资料上看到的多工序制盐之法和盘托出,告诉了在场三人,张飞倒是没觉得什么。苏起、张行二人听得眉飞色舞,他二人追随刘备多年了,刘备的钱袋子基本就在他二人手上,常常都是入不敷出的状态,二人拼命想办法开源节流,但由于长期颠沛流离,又没有好的门路,他们可是过得苦不堪言,这下听到刘备的制盐之法,两人都觉得这绝对是个一本万利的赚钱方法。而且大汉朝汉和帝时期废除了盐铁禁令,所以制盐售卖在现在是合法的,想到这里两人都是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