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来世,来世的来世,我仍会来找你复仇!"
朱允熥微微点头,旋即转身离去,只留下一片沉寂的水牢。
赵青竹无法洞悉这两人神秘的交谈,只知朱允熥离去之后,那女子竟以断舌的方式自我终结!她的死亡虽出人意料,却似乎正中朱允熥的预料,即使成功,她也无法逃脱命运的枷锁。
这一切早已落入朱元璋的慧眼,但他惯于洞察而不点破。一位高高在上的王座统治者,静静看着下属们上演的戏剧,也是一种奇特的乐趣。既然刺客已逝,此事失去了追寻的线索,朱元璋和朝中文武大臣都渴望继续深入调查。
然而朱允熥却流露出停止之意。这位太孙不具备那种铁血果断的天性,每个人心中都盘算着自己的小算盘,此刻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判断。朱元璋深知太孙的脾性,这小子必定有着别样的打算。
老宦官正为朱元璋整理龙袍,却听见陛下缓缓道:“朕总觉得此事有古怪,但既然太孙不再追究,朕也不必执着!”老宦官默不作声,只是轻轻点头。“你跟随朕多年,定能理解朕的心意。”“陛下,殿下年纪尚轻,能如此已属难得!”朱元璋点头,大步走出内殿。“是时候磨炼他了,攘除外患前,必须先稳固内部!”老宦官赶忙快步紧跟,与朱元璋并肩而行。“陛下所言极是,是否先听听太孙的看法?”老宦官谨慎地询问。毕竟,此刻之事犹如一枚定时魔咒,对王室而言,储君的事务是最为敏感的话题。
然而朱元璋并未回应,老宦官立刻意识到自己多言,随即闭口不语。步入雄伟的大殿,朱元璋环视满朝文武。“太孙遭刺之事,各位想必皆已知晓,你们认为应如何调查此事?”顿时,太孙刺客自绝之谜与太孙的宽容态度,再次掀起了朝廷的波澜。“陛下,此事重大,刺杀储君,不容忽视!”“是啊陛下,此女身份诡异,虽已逝去,仍需查明!”朱元璋紧锁双眉注视众人,难道在他们眼中,朱允熥真是个愚钝之人?再看这些文臣武将,又有多少真心为大明考虑?平时一丝风吹草动就能掀起风浪,真正要捐款时,却又哭穷,口口声声称自己囊中羞涩,却在酒楼开业时让子孙挥霍名贵佳酿。要说这些人不贪婪,朱元璋绝不相信!
“罢了,此事暂且搁置!我们先谈谈倭寇之事,如今倭寇肆虐,东广已有多次奏报。”“依微臣看来,倭寇一日不除,我大明将永无宁日!”...
"我也赞同战斗,毕竟东海之滨的耻辱还未洗刷,此刻恐怕是那些海妖故意策划的动荡!"
"陛下,微臣附议!"
朱元璋满意地抚着胡须,半晌后开口。
"很好,那么我们来谈谈军费问题。如今大明王国的国库空虚,讨伐海妖还需诸位大臣的协助!"
一听见朱元璋这样说,众人纷纷低头,无人出声响应。
朱元璋的面色更加阴沉。
"真让人失望,一谈到正事就鸦雀无声,你们究竟是否愿意捐助?"
见朱元璋真的动怒,众臣才应声附和。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皇帝要求捐助多少,他们就在繁重的赋税中扣除,反正官员们总能找到办法弥补自己的损失。
终究是百姓受苦,他们才不在乎呢!
朱元璋如此睿智,怎会看不穿他们的算计?
"我们还必须减轻苛捐杂税,否则百姓的不满会日益增加。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个道理我比任何人都清楚!"
若非逼不得已,他绝不会反抗。
当前的赋税已然沉重,再看这些贵族富商的亿万财产,想必百姓生活艰难。
"陛下,苛捐杂税不能减免啊!"
"微臣附议!"
"你们是说我错了?"
众臣纷纷跪下,不敢再抬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