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好,你初登太孙之位,便能有此番作为,朕对你之才能,可谓寄予厚望矣。
闻之,那马三保竟然打算在这个寒冬之际扬帆出海,此举是否有些过于急切了呢?”
朱允熥拧眉答道:
“非也,并无焦急之意。若能早日将所需之粮草带回,百姓便可少吃一日之饥。此刻当加速推行分灵田令,同时亦不可耽误马三保寻觅灵稻种子之进程,二者并行不悖,最好能一举两得。
待百姓手握灵田之时,再大批量发放种子。如此,则来年百姓粮食短缺之患,自能得到最大限度之缓解。”
朱元璋凝视着朱允熥,久久之后方开口言道:
“实事求是而言,你较你父更为心系苍生,兴许在修为与智略上,你也将超越你父。”
朱允熥淡然一笑,并未对此过多回应。
而朱元璋则深感欣慰,认定选择朱允熥为太孙之举确乎无比正确。
念及此处,其嘴角不禁流露出满意的微笑。
旋即,他又蹙起眉头,继续说道:
“至于高丽之事,朕尚未想出妥善对策。”
朱允熥洒脱一笑:“高丽国摇摆不定,正是出于其胆小如鼠的本质。不然,怎会认两国为主,惶惶不安。故此,他们必然不敢公然与我大明帝国翻脸。
凡人皆可见,北元已是强弩之末,仅剩残部苟延残喘于蒙古之地。是以,高丽国自然明白何为明智之选,断不会轻易触怒大明。”
朱元璋听罢,点头称是:“原来你先前派遣齐泰前往高丽问责,只是有意吓唬他?怪不得那家伙竟以为此行定是九死一生。”
朱允熥轻笑道:“不过是欲借此机会教训他一番罢了,此人胆小如鼠,经不住丝毫惊吓,于是错过了这次立下汗马功劳的机会。实际上,就算他真到了高丽,对方又岂敢因小事而与我大明彻底决裂?
在彼此未明态度的情形之下,高丽国必定会选择脚踏两只船,左右逢源。然而一旦真相败露,不得不做出抉择时,他们必定会选择投靠大明,而非趋向败亡边缘的北元。”
朱元璋认同地点点头,然后眯眼看向朱允熥,缓缓道:“看来你派齐泰前去,实乃故意为之,意欲逼他辞官啊。还将此事说得如此严重,以至于那老头子没走多久便灰溜溜地回来了,颜面尽失,晚年名声扫地。”
朱允熥挠了挠头,坦诚道:“这样才解气呢!否则,我又怎可能真的让他去向高丽问责呢?让这种立功的大事交给他来做,我可是不至于犯那样的傻。”
朱元璋这才恍然大悟,眼前这位朱允熥在操控朝臣上的手腕是多么的高明与可怕。
身为二十余年天帝的他,竟然未能料到朱允熥竟会使出这般计策。
不过,他又转而问朱允熥:“那终究还是需派人前往高丽问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