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上梁来信(1 / 2)

这位传旨太监李公公必然是皇宫内廷之人,然而江舒影竟然能请动他帮忙送信,这让陆北羽感到颇为惊讶。他不敢有丝毫轻慢,急忙道谢,并随手取出五百两银票递给了李公公……

虽未涉足仙宫禁地,但陆北羽于往世电视剧所观,亦略知一二宫廷之内侍生活。那身居皇侧的宦官,哪怕看似权高位重,实则未必能赢得他人真正敬重,更遑论富贵满盈。无论是传达天谕或是传递密函,对他们而言,或许都暗藏了一个赚取灵石的机会。

陆北羽心中自明,不能破了门规。加之若能与这位李公公结下善缘,日后在仙宫之中,也许还能多得一臂之力。

一番推托之后,李公公终因盛情难却,接过了陆北羽递来的灵晶收入怀中。离去之际,他特意关照,明日他便返回上梁山,若有书信要递,可托他带回。

待李公公离开,陆北羽疾步至灯火之下,小心翼翼地拆开了信函。信中首段问候陆北羽近况如何,修道安好。随后述及她在上梁山的日子一切安泰,勿需挂怀。她随秦风已在上梁山安顿下来,现今正于仙道学院与众修士共修问道。

信笺之中,除了谈及上梁山的趣闻逸事,还向陆北羽引荐了许多当地的修行人士。更有提及,因那二十二字真言之故,陆北羽如今已成为上梁山家喻户晓的修士。然而,最令陆北羽惊讶的是,江舒影在信中提到了林景升,称其近来异常活跃,不知从何处收集到诸多有关陆北羽的消息,在上梁山各方贵公子和名媛之间穿梭往来。

对于陆北羽过去那些荒唐往事,江舒影可谓了如指掌。但她困惑不解的是,为何到了林景升口中,这位曾经的纨绔子弟竟成了一个深藏不露、低调修炼的神通修士。她曾听闻林家与陆家表面和气,私下却并非和睦相处,可为何林景升会对提及陆北羽之事如此热衷?

这其中是否暗藏着某种算计?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林景升似乎一直在称赞陆北羽,并未有任何贬低之意。尽管江舒影对此感到不安,但她猜不透林景升的真实意图,唯有暂且默然观察,睁一眼闭一眼,佯装未见。

同样地,江舒影对林景升为何对陆北羽之事如此热衷不得而知,陆北羽看完信后亦感惊异。他思索不清林景升此举背后的目的,更想不通林景升是如何得知这么多关于他自身的消息的?莫非这一切信息皆来自林家之人?但如果真是林家人透露的,那么他们这么做的动机又是什么?

即便信中江舒影并未明示丝毫儿女情长之意,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隐秘的自豪与骄傲,足以显现出她为陆北羽能在上梁山扬名立万而感到的欣慰与骄傲。某些情感,或许无需言语表达,亦不必笔墨书写,只需寥寥数语,陆北羽便能心领神会其中深意……

陆北羽心中洞悉,就像每至深夜幽寂之时,他会在月光如练的窗畔遥望明月,揣测身处万里之外的江舒影此刻又在何处修炼般,江舒影必然也在同一片月下思念着他。谈笑间的轻松话题告一段落,话题瞬息间变得庄重严肃。

江舒影已然得知陆北羽决定接纳月亮岛上仙门归附之事。为此,不久前,长公主更是特地召她入宫面谈此事。谈及此事时,长公主表示,她对此深感愧疚,未曾料到竟牵累到了陆北羽。

长公主亦知,皇帝陛下近日颁布的那道谕令,恐怕会让陆北羽感到不公——既要接受资助之物,还要担起确保月亮岛上仙门安定的重任,万一岛上势力再生叛乱,陆北羽甚至有可能要一同承担代价。

然而,顺帝实则对他寄予厚望。但身为帝皇,有时也有着自身的无奈。朝堂之中,众多大臣虎视眈眈,特别是那些直言敢谏的大臣,稍有不满便以死明志,仿佛唯有他们才是忠诚耿直、目光长远之人。倘若顺帝未采纳其谏言,便会招致昏君的骂名。

因此,诸多事务即便顺帝内心愤慨,也无法全凭心意行事。然而,既已颁下谕令,则意味着顺帝信任陆北羽,认为他能担当大任。

陆北羽读到这里,瞬间领悟其中之意。这份谕令的改动,想必也是顺帝顺应群臣意愿,作出的妥协之举。然而,顺帝真的相信他吗?陆北羽心中却不这样想。在他看来,自己在顺帝眼中恐怕也只是一枚颇受青睐的棋子而已。